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一、中心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科研机构,成立于1993年7月。
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哲学所的正确领导下,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重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对中心的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进一步推动中心各项科研业务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的作用。
201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对中心的发展方向作了专题认真分析研究,决定整合资源,发挥智库建设作用,提升开展好社会发展等方面应用对策研究。
2011年以来,与合作科研单位连续出版6期生态城市发展报告,特别是在中国284个生态城市建设和世界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方面掌握了话语权。为地方政府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科学设计工程依据。为生态城市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知识,培养了专业化骨干人才。
2012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李景源连续5年联合社科界委员向全国政协提出提案,推动杜仲经济树种的生态化、产业化发展。在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推动下,科研单位、国家林业局、地方政府、企业共同计划在10年内实现杜仲产业化产值目标万亿元。
2013年以来,连续出版了3期杜仲产业发展报告。中心的专家学者参与了国家林业局2015年研究制定下发的《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系列成果被列入中共中央1号文件;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文,杜仲项目成为重大工程项目。与相关科研单位、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长期跟踪研究基地和合作研究关系。
与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可持续生态化产业基地建设研究。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智库建设研究等,开展院所规定的国情调研研究任务,并取得了地方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研究阶段性成果。中心合作研究成果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2018年以来,中心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以人民为中心,与地方政府蒙城县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地共建智库平台中国《庄学研究》集刊(每年2期),产生了竞争力和影响力,起到了示范作用,相关部省地、企业、机构积极申请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合作研究课题,取得了系列智库建设方面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提供了咨询参考。
近年来,中心集中精力以“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为方法路径,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研究,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中心的宗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联合社会发展研究问题的权威专家,推进国情调研与哲学、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立体研究模式,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具体实践,开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典型案例研究,开展跨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研究。
三、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
组织开展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组织召开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开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研究;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开展规划咨询、培训服务;合作编辑出版有关专题研究的学术著作和集刊。
中心成立以来,完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承接了联合国有关机构、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研究项目,一些研究成果对国家决策、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中心发展过程中,吴元梁、孙伟平、崔唯航曾担任中心主任。
现任主任:周丹;副主任:刘克海、刘丰、贺翠香;秘书长:方正。
中心成员:乔茂林、韩蒙、董键铭、傅正、胡海忠、孙海科、汤明洁、韩骁、范文丽、雷环捷、侯杰耀、贾青、曲康维、李莹。
2024年11月4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一、中心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科研机构,成立于1993年7月。
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哲学所的正确领导下,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重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对中心的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进一步推动中心各项科研业务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的作用。
201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对中心的发展方向作了专题认真分析研究,决定整合资源,发挥智库建设作用,提升开展好社会发展等方面应用对策研究。
2011年以来,与合作科研单位连续出版6期生态城市发展报告,特别是在中国284个生态城市建设和世界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方面掌握了话语权。为地方政府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科学设计工程依据。为生态城市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知识,培养了专业化骨干人才。
2012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李景源连续5年联合社科界委员向全国政协提出提案,推动杜仲经济树种的生态化、产业化发展。在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推动下,科研单位、国家林业局、地方政府、企业共同计划在10年内实现杜仲产业化产值目标万亿元。
2013年以来,连续出版了3期杜仲产业发展报告。中心的专家学者参与了国家林业局2015年研究制定下发的《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系列成果被列入中共中央1号文件;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文,杜仲项目成为重大工程项目。与相关科研单位、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长期跟踪研究基地和合作研究关系。
与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可持续生态化产业基地建设研究。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智库建设研究等,开展院所规定的国情调研研究任务,并取得了地方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研究阶段性成果。中心合作研究成果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2018年以来,中心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以人民为中心,与地方政府蒙城县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地共建智库平台中国《庄学研究》集刊(每年2期),产生了竞争力和影响力,起到了示范作用,相关部省地、企业、机构积极申请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合作研究课题,取得了系列智库建设方面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提供了咨询参考。
近年来,中心集中精力以“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为方法路径,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研究,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中心的宗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联合社会发展研究问题的权威专家,推进国情调研与哲学、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立体研究模式,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具体实践,开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典型案例研究,开展跨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研究。
三、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
组织开展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组织召开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开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研究;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开展规划咨询、培训服务;合作编辑出版有关专题研究的学术著作和集刊。
中心成立以来,完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承接了联合国有关机构、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研究项目,一些研究成果对国家决策、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中心发展过程中,吴元梁、孙伟平、崔唯航曾担任中心主任。
现任主任:周丹;副主任:刘克海、刘丰、贺翠香;秘书长:方正。
中心成员:乔茂林、韩蒙、董键铭、傅正、胡海忠、孙海科、汤明洁、韩骁、范文丽、雷环捷、侯杰耀、贾青、曲康维、李莹。
2024年11月4日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