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
系别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哲学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经典著作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艾思奇主编,人民出版社,1961年;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典哲学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注释读物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丁祖豪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知识分子的马克思哲学》,单继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与现实问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六、七),黄楠森 庄福龄 林利 主编,北京出版社,分年出版 |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哲学的力量——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赵剑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赵剑英、孙正聿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吴元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卷),孙正聿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版本不限;《追寻马克思》,魏小萍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哲史室编写,北京大学出版 |
|
明清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著,1997年;《清代思想史》,陆宝千著,2009年 |
|
印度哲学史 |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印度哲学史》,黄心川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
|
西方哲学史(包括现代部分) |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西方哲学史》(多卷本),学术版(第一卷),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
|
现代西方哲学 |
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或更早版本;叶秀山:《科学·宗教·哲学 ——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Karl Löwith: From Hegel to Nietzsche: The Revolu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Thought, translated by David E. Gree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rningside edition 1991, or earlier editions |
|
哲学解释学史 |
《哲学解释学导论》,[加]让·格朗丹(J. Grodin)著,何卫平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伽德默尔——诠释学、传统和理性》[美]沃恩客著,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
|
现代逻辑基础 |
《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基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杜国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
|
数理逻辑 |
Elliott Mendelso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Logic(pp.1-104), CRC Press, 2010 |
|
伦理学原理 |
《伦理学的当代建构》,甘绍平,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 |
|
应用伦理学 |
《应用伦理学教程》,甘绍平、余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
|
美学原理 |
《华夏美学 美学四讲》,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选读: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是“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版本不限 |
|
中西方美学史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版本不限;《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版本不限;《华夏美学》,李泽厚著,版本不限。选读:1、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汝信主编:《西方美学史》四卷本;3、鲍桑葵《美学史》 |
|
科学哲学 |
《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第四版),约翰·洛西著,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选读《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亚历克斯·罗森堡著,刘华杰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科学技术学导论》,瑟乔·西斯蒙多著,许为民、孟强、崔海灵、陈海丹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选读《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安德鲁·芬伯格著,高海清译,金城出版社2015年版。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系别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哲学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经典著作 |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艾思奇主编,人民出版社,1961年;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典哲学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注释读物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丁祖豪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知识分子的马克思哲学》,单继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与现实问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六、七),黄楠森 庄福龄 林利 主编,北京出版社,分年出版 |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哲学的力量——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赵剑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赵剑英、孙正聿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吴元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卷),孙正聿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版本不限;《追寻马克思》,魏小萍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哲史室编写,北京大学出版 |
|
明清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著,1997年;《清代思想史》,陆宝千著,2009年 |
|
印度哲学史 |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印度哲学史》,黄心川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
|
西方哲学史(包括现代部分) |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西方哲学史》(多卷本),学术版(第一卷),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
|
现代西方哲学 |
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或更早版本;叶秀山:《科学·宗教·哲学 ——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Karl Löwith: From Hegel to Nietzsche: The Revolu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Thought, translated by David E. Gree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rningside edition 1991, or earlier editions |
|
哲学解释学史 |
《哲学解释学导论》,[加]让·格朗丹(J. Grodin)著,何卫平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伽德默尔——诠释学、传统和理性》[美]沃恩客著,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
|
现代逻辑基础 |
《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基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杜国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
|
数理逻辑 |
Elliott Mendelso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Logic(pp.1-104), CRC Press, 2010 |
|
伦理学原理 |
《伦理学的当代建构》,甘绍平,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 |
|
应用伦理学 |
《应用伦理学教程》,甘绍平、余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
|
美学原理 |
《华夏美学 美学四讲》,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选读: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是“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版本不限 |
|
中西方美学史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版本不限;《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版本不限;《华夏美学》,李泽厚著,版本不限。选读:1、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汝信主编:《西方美学史》四卷本;3、鲍桑葵《美学史》 |
|
科学哲学 |
《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第四版),约翰·洛西著,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选读《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亚历克斯·罗森堡著,刘华杰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科学技术学导论》,瑟乔·西斯蒙多著,许为民、孟强、崔海灵、陈海丹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选读《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安德鲁·芬伯格著,高海清译,金城出版社2015年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