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
蒉益民,男,汉族,1964年9月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数学哲学、伦理学、哲学史
主要论文:
1、空名问题的几种解答,《世界哲学》2005年第6期
2、索姆斯对直接指称理论的最新发展,《哲学动态》2005年第11期
3、专名指称的一种因果描述观点,《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4、知识论证与物理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
5、从日常生活言谈及科学理论言谈看同一性的本体论问题,《求是学刊》
2006年第4期
6、当前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课题,《世界哲学》2006年第5期
7、心灵哲学中反物理主义主要论证编译评注,《世界哲学》2006年第5期
8、认知辩明的伴随性命题,《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9、从弗雷格之谜及信念之谜看心灵内容与语义内容的关系,《世界哲学》
2006年第6期
10、可想象性论证与后天必然性,《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1、塞拉斯论给予物之神话,《追求与探索――涂纪亮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3月
12、二维语义学及其认知内涵概念,《哲学动态》2007年第3期
13、专名意义的一种生活整体主义观点,《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4、对专名意义的一种柏拉图式的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年第4期
15、认识论中吉卜赛律师风格的反例,《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6、分析哲学中关于狭义内容的争论,《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7、当前分析的形而上学中的核心课题,《世界哲学》2007年第5期
18、形而上学中的虚构主义,《世界哲学》2007年第5期
19、对克里普克本质主义的几点质疑,《世界哲学》2007年第5期
20、从野蛮必然性到野蛮同一性――对大卫·帕帕纽《思考意识》一书的质疑,
《哲学动态》2007年第9期
21、作为当代哲学基础的心灵哲学研究(与江怡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
22、解释空缺与物理主义,《哲学门》2007年第2期
23、国外语言哲学的最新研究动态,《中国哲学年鉴》2008年卷
24、公共疼痛及孪生地球疼痛--对心灵哲学中渐逝型取消主义的一种阐述,《哲学研究》
2008年第7期
25、道德虚构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8期
26、知觉经验与知觉内容,《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27、对亚里斯多德知觉理论的三种解读,《云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8、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
29、语言和心灵:一种二维语义学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5月
30、意识的认知理论--评丹尼尔·斯图嘉的新著《无知与想象》,《哲学动态》2009年第5期
31、国外二维语义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哲学年鉴》2009年卷
32、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增改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主编《中国分析哲学(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33、物理主义的衰落:国外反物理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哲学年鉴》2011年卷
34、二维语义学与反物理主义,《哲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35、意识感受性与反物理主义,《哲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36、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心灵因果性以及物理主义,《世界哲学》2014年第6期
37、心灵因果性的附随现象论与意识的特性二元论,《世界哲学》2015年第6期
38、新休谟争论以及因果的怀疑主义规则性理论,《哲学研究》2015年第12期
39、科学能否证明自由意志只是我们的错觉,《世界哲学》2016年第6期
专著:
1、《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凤凰文库·纯粹哲学系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
主持与参加的课题:
1、主持哲学所重点课题《专名问题研究》
2、主持社科院重点课题《分析哲学中关于语言和心灵的前沿问题研究》
3、参加社科院重大课题《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重大演变研究》,承担心灵哲学以及分析的形而上学部分
4、参加社科院重大课题《当代西方形而上学问题研究》,承担分析哲学中形而上学前沿问题部分
2016年12月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蒉益民,男,汉族,1964年9月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数学哲学、伦理学、哲学史
主要论文:
1、空名问题的几种解答,《世界哲学》2005年第6期
2、索姆斯对直接指称理论的最新发展,《哲学动态》2005年第11期
3、专名指称的一种因果描述观点,《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4、知识论证与物理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
5、从日常生活言谈及科学理论言谈看同一性的本体论问题,《求是学刊》
2006年第4期
6、当前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课题,《世界哲学》2006年第5期
7、心灵哲学中反物理主义主要论证编译评注,《世界哲学》2006年第5期
8、认知辩明的伴随性命题,《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9、从弗雷格之谜及信念之谜看心灵内容与语义内容的关系,《世界哲学》
2006年第6期
10、可想象性论证与后天必然性,《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1、塞拉斯论给予物之神话,《追求与探索――涂纪亮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3月
12、二维语义学及其认知内涵概念,《哲学动态》2007年第3期
13、专名意义的一种生活整体主义观点,《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4、对专名意义的一种柏拉图式的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年第4期
15、认识论中吉卜赛律师风格的反例,《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6、分析哲学中关于狭义内容的争论,《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7、当前分析的形而上学中的核心课题,《世界哲学》2007年第5期
18、形而上学中的虚构主义,《世界哲学》2007年第5期
19、对克里普克本质主义的几点质疑,《世界哲学》2007年第5期
20、从野蛮必然性到野蛮同一性――对大卫·帕帕纽《思考意识》一书的质疑,
《哲学动态》2007年第9期
21、作为当代哲学基础的心灵哲学研究(与江怡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
22、解释空缺与物理主义,《哲学门》2007年第2期
23、国外语言哲学的最新研究动态,《中国哲学年鉴》2008年卷
24、公共疼痛及孪生地球疼痛--对心灵哲学中渐逝型取消主义的一种阐述,《哲学研究》
2008年第7期
25、道德虚构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8期
26、知觉经验与知觉内容,《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27、对亚里斯多德知觉理论的三种解读,《云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8、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
29、语言和心灵:一种二维语义学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5月
30、意识的认知理论--评丹尼尔·斯图嘉的新著《无知与想象》,《哲学动态》2009年第5期
31、国外二维语义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哲学年鉴》2009年卷
32、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增改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主编《中国分析哲学(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33、物理主义的衰落:国外反物理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哲学年鉴》2011年卷
34、二维语义学与反物理主义,《哲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35、意识感受性与反物理主义,《哲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36、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心灵因果性以及物理主义,《世界哲学》2014年第6期
37、心灵因果性的附随现象论与意识的特性二元论,《世界哲学》2015年第6期
38、新休谟争论以及因果的怀疑主义规则性理论,《哲学研究》2015年第12期
39、科学能否证明自由意志只是我们的错觉,《世界哲学》2016年第6期
专著:
1、《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凤凰文库·纯粹哲学系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
主持与参加的课题:
1、主持哲学所重点课题《专名问题研究》
2、主持社科院重点课题《分析哲学中关于语言和心灵的前沿问题研究》
3、参加社科院重大课题《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重大演变研究》,承担心灵哲学以及分析的形而上学部分
4、参加社科院重大课题《当代西方形而上学问题研究》,承担分析哲学中形而上学前沿问题部分
2016年12月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