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
刘素民,哲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中世纪哲学、宗教学研究;主要讲授西方哲学、中世纪哲学、西方思想史、西方伦理学、宗教学等课程;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参与完成重大课题2项。主要社会兼职:武汉大学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全国外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曾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研究员、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中世纪分会主席。
专著
1.《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初版;2007年重印)
2.《托马斯·阿奎那伦理学思想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3.《阿奎那》(独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
4.《宗教与社会:华侨华人宗教、民间信仰与区域宗教文化》(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主要论文
1.《从“心物无分”与“理智抽象”看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哲学研究》201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B6《外国哲学》2017年第7期全文转载。
2.《“无中生有”与“有无相生”——从爱留根那之“无”看存有的绝对性与非限定性》,《哲学研究》2016年第4期。
3.《阿奎那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的人学内蕴》,《哲学研究》2006年第6期。
4.《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性意涵》,《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5.《浅析经院哲学的“在物共相”》,《哲学动态》2015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转载。
6.《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段德智教授<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哲学动态》2010年第3期。
7.《宽容:宗教自由及宗教对话的前提》,《哲学动态》2005年第11期。
8.《永远的阿奎那:中外托马斯·阿奎那研究回顾与分析》(上),《哲学动态》2003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永远的阿奎那:中外托马斯·阿奎那研究回顾与分析》(下),《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0.《解读基督宗教“人是上帝的肖像”》,《世界哲学》2012年第2期。
11.《一个论及“无”的西方思想家:约翰·司格脱·爱留根那》,【爱尔兰】Dermot Moran文,《世界哲学》2016年第6期。
12.《人存在的自由与神恩之境:对比托马斯·阿奎那与卡尔·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3期。
13.《重返being—雅克·马里旦形而上学思想探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1年第12期。
14.《being, essence和existence——托马斯·阿奎那存在论思想探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5.《论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复杂性》,《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6.《主体生成论的宗教背景》,与赵敦华教授合作,第二作者,《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7.《托马斯·阿奎那“灵魂论”心理学的哲学解读》,《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18.《为什么说“自由是一种责任”》,《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
19 《柏拉图的分有与托马斯·阿奎那由“多”到“一”的归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1期。
20.《试论近代西方哲学“心物二元分割”之知识论走向的成因》,《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0期。
21.《“我—你”关系中的人:超越的存在》,《学术研究》2007年第8期。
22.《阿奎那自然法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23.《从理智的领悟活动看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东南学术》2014年第5期。
24.《亚洲华侨华人宗教特征研究》,《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
25.《马里坦“新人道主义”视域中的“存在”论》,《东南学术》2006所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6.《从理智的领悟活动看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东南学术》2014年第9期。
27.《宗教学研究的理路与方法论探析》,第一作者,《东南学术》2006年第3期。
28.《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自然法与道德价值》,《东南学术》2005年第5期。
29.《亚洲华侨华人宗教特征研究》,《东南学术》2008年第5期。
30.《追问宗教起源的发生学意义》,《学术界》2006年第2期。
31.《托马斯·阿奎那意志自由对伦理之善的神圣与世俗共构》,《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
32.《从“至善”的角度看阿奎那对奥古斯丁的补正及与近代启蒙价值的对接》,《华侨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3.《自然法:和谐的形上基础与价值指向》,《华侨大学学报》2007第第3期。
34.《“和谐”的哲学追问与宗教伦理的当代价值》,《哲学门》总第十四集,(2006年第二册)
35.《傅乐安<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学>》,台湾《哲学与文化》月刊2004年3月。
36.《“大哲学”视野下的返本与开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37.《“无神论“的理论内涵与思想限度——从”梵二会议“文献谈起》,金泽、赵广明主编38.《宗教与哲学》第四辑,2015年。
38.《神哲学思境中的理性美——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探析》,刘光耀、杨慧林主编,《神学美学》,上海三联书2006年月12月。
39.《从自然法的角度看阿奎那的政治学思想》,《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3辑,2005年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40《托马斯·阿奎那潜能与实现原理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基督教思想评论》2007年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41.《2010中国大陆“西方中世纪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哲学年鉴2011》,哲学研究杂志社2011年7月。
42.《比较视野下的宗教学沉思》,《人民政协报》2011年6月20日。
43.《阿奎那理性主义伦理学思想的形而上学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第1辑,2011年9月。
44.《神恩成全自然——托马斯·阿奎那与〈神学大全〉》,《哲学名著导读》,学习出版社2012年9月。
45.《托马斯·阿奎那论法律》,清华大学985名优教材《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高鸿钧赵晓力主编,第六章。
46.《现代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10期。
57.《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德并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
48.《科学研究的“禁区”与“绿色通道”》,《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1期。
49.《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律制裁》,《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4期。
50.Thomas Aquinas Research in China,Person and Society: From the Respect of 21 Centenary, Nov.2005, Portugal.
51.Interpreting Thomas Aquinas: Aspects of Chinese scholars' study and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Aquinas Thoughts of Natural law,2006年7月“中美哲学宗教学第12届国际会议”,北京。
52.Medieval Philosophy and Thomas Aquinas,2013年4月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分校“阿奎那年度讲座”主讲,爱尔兰。
53.《爱留根那之“无”的西方哲学意义与东方哲学对照》(On Eriugena’s Theory of Nothingness Under the Vision of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2014年9月7-7日,“2014世界汉学大会”,北京。
54.《神哲学思境中的理性之美: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探析》,2006年9月22日首届神学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北襄樊。
55.本人独立撰写、发表在《哲学动态》2005年第11期的一篇题为《宽容:宗教自由及宗教对话的前提》一文被翻译成日文,见鈴木敬夫《現代中国の法治と寛容ーー国家主義と人権憲政のはざまで》第5章《寛容:宗教の自由及び宗教間対話の前提》,(日本)东京都:成文堂出版,2017年5月第1版。
主要研究项目
围绕中世纪哲学的研究方向,主持并独立完成中国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项目1项;此外,还主持并独立完成3项省级项目;参与翻译《神学大全》第二卷,段德智主持翻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翻译《西格尔:<论世界的永恒>》,赵敦华、傅乐安主编,西文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下卷,商务印书馆201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
2020年6月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刘素民,哲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中世纪哲学、宗教学研究;主要讲授西方哲学、中世纪哲学、西方思想史、西方伦理学、宗教学等课程;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参与完成重大课题2项。主要社会兼职:武汉大学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全国外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曾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研究员、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中世纪分会主席。
专著
1.《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初版;2007年重印)
2.《托马斯·阿奎那伦理学思想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3.《阿奎那》(独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
4.《宗教与社会:华侨华人宗教、民间信仰与区域宗教文化》(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主要论文
1.《从“心物无分”与“理智抽象”看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哲学研究》201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B6《外国哲学》2017年第7期全文转载。
2.《“无中生有”与“有无相生”——从爱留根那之“无”看存有的绝对性与非限定性》,《哲学研究》2016年第4期。
3.《阿奎那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的人学内蕴》,《哲学研究》2006年第6期。
4.《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性意涵》,《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5.《浅析经院哲学的“在物共相”》,《哲学动态》2015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转载。
6.《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段德智教授<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哲学动态》2010年第3期。
7.《宽容:宗教自由及宗教对话的前提》,《哲学动态》2005年第11期。
8.《永远的阿奎那:中外托马斯·阿奎那研究回顾与分析》(上),《哲学动态》2003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永远的阿奎那:中外托马斯·阿奎那研究回顾与分析》(下),《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0.《解读基督宗教“人是上帝的肖像”》,《世界哲学》2012年第2期。
11.《一个论及“无”的西方思想家:约翰·司格脱·爱留根那》,【爱尔兰】Dermot Moran文,《世界哲学》2016年第6期。
12.《人存在的自由与神恩之境:对比托马斯·阿奎那与卡尔·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3期。
13.《重返being—雅克·马里旦形而上学思想探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1年第12期。
14.《being, essence和existence——托马斯·阿奎那存在论思想探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5.《论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复杂性》,《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6.《主体生成论的宗教背景》,与赵敦华教授合作,第二作者,《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7.《托马斯·阿奎那“灵魂论”心理学的哲学解读》,《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18.《为什么说“自由是一种责任”》,《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
19 《柏拉图的分有与托马斯·阿奎那由“多”到“一”的归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1期。
20.《试论近代西方哲学“心物二元分割”之知识论走向的成因》,《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0期。
21.《“我—你”关系中的人:超越的存在》,《学术研究》2007年第8期。
22.《阿奎那自然法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23.《从理智的领悟活动看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东南学术》2014年第5期。
24.《亚洲华侨华人宗教特征研究》,《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
25.《马里坦“新人道主义”视域中的“存在”论》,《东南学术》2006所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6.《从理智的领悟活动看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东南学术》2014年第9期。
27.《宗教学研究的理路与方法论探析》,第一作者,《东南学术》2006年第3期。
28.《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自然法与道德价值》,《东南学术》2005年第5期。
29.《亚洲华侨华人宗教特征研究》,《东南学术》2008年第5期。
30.《追问宗教起源的发生学意义》,《学术界》2006年第2期。
31.《托马斯·阿奎那意志自由对伦理之善的神圣与世俗共构》,《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
32.《从“至善”的角度看阿奎那对奥古斯丁的补正及与近代启蒙价值的对接》,《华侨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3.《自然法:和谐的形上基础与价值指向》,《华侨大学学报》2007第第3期。
34.《“和谐”的哲学追问与宗教伦理的当代价值》,《哲学门》总第十四集,(2006年第二册)
35.《傅乐安<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学>》,台湾《哲学与文化》月刊2004年3月。
36.《“大哲学”视野下的返本与开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37.《“无神论“的理论内涵与思想限度——从”梵二会议“文献谈起》,金泽、赵广明主编38.《宗教与哲学》第四辑,2015年。
38.《神哲学思境中的理性美——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探析》,刘光耀、杨慧林主编,《神学美学》,上海三联书2006年月12月。
39.《从自然法的角度看阿奎那的政治学思想》,《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3辑,2005年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40《托马斯·阿奎那潜能与实现原理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基督教思想评论》2007年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41.《2010中国大陆“西方中世纪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哲学年鉴2011》,哲学研究杂志社2011年7月。
42.《比较视野下的宗教学沉思》,《人民政协报》2011年6月20日。
43.《阿奎那理性主义伦理学思想的形而上学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第1辑,2011年9月。
44.《神恩成全自然——托马斯·阿奎那与〈神学大全〉》,《哲学名著导读》,学习出版社2012年9月。
45.《托马斯·阿奎那论法律》,清华大学985名优教材《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高鸿钧赵晓力主编,第六章。
46.《现代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10期。
57.《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德并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
48.《科学研究的“禁区”与“绿色通道”》,《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1期。
49.《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律制裁》,《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4期。
50.Thomas Aquinas Research in China,Person and Society: From the Respect of 21 Centenary, Nov.2005, Portugal.
51.Interpreting Thomas Aquinas: Aspects of Chinese scholars' study and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Aquinas Thoughts of Natural law,2006年7月“中美哲学宗教学第12届国际会议”,北京。
52.Medieval Philosophy and Thomas Aquinas,2013年4月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分校“阿奎那年度讲座”主讲,爱尔兰。
53.《爱留根那之“无”的西方哲学意义与东方哲学对照》(On Eriugena’s Theory of Nothingness Under the Vision of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2014年9月7-7日,“2014世界汉学大会”,北京。
54.《神哲学思境中的理性之美: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探析》,2006年9月22日首届神学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北襄樊。
55.本人独立撰写、发表在《哲学动态》2005年第11期的一篇题为《宽容:宗教自由及宗教对话的前提》一文被翻译成日文,见鈴木敬夫《現代中国の法治と寛容ーー国家主義と人権憲政のはざまで》第5章《寛容:宗教の自由及び宗教間対話の前提》,(日本)东京都:成文堂出版,2017年5月第1版。
主要研究项目
围绕中世纪哲学的研究方向,主持并独立完成中国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项目1项;此外,还主持并独立完成3项省级项目;参与翻译《神学大全》第二卷,段德智主持翻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翻译《西格尔:<论世界的永恒>》,赵敦华、傅乐安主编,西文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下卷,商务印书馆201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
2020年6月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