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2020年2月14日
  • 首页
  • 本所概况
    哲学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 现任领导
    更多+
    • 1.jpg

      张蕾

      党委常委、书记

    • zhangzhiqiang.png

      张志强

      党委常委、 副书记,所长

    • 刘志明一寸1.png

      刘志明

      党委常委, 纪委书记,副所长

    • 微信图片_20240509110053.jpg

      周丹

      党委常委,副所长

    更多+
    • 王立胜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冯颜利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张志强

      党委书记、副所长

    • 王立胜

      党委书记、副所长

    组织机构
    更多+

    研究室

    •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
    • 中国哲学研究室
    • 东方哲学研究室
    • 西方哲学史研究室
    • 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
    • 美学研究室
    • 伦理学研究室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
    • 逻辑学研究室
    • 智能与逻辑实验室

    科研辅助

    • 《哲学研究》编辑部
    • 《哲学动态》与《中国哲学年鉴》编辑部
    • 《世界哲学》编辑部
    • 图书资料室

    职能处室

    • 人事处
    • 办公室
    • 科研处

    社团学会

    研究中心

  • 党建工作
    历史沿革

    哲学研究所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此前曾实行过党支部、党的领导小组、党总支、党委、机关党委、分党组、联合党委等领导形式。
    1955年4月,哲学所成立第一届党支部,周宜明担任支部书记,下半年党支部增设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李奇担任宣传委员,鲁孝文担任组织委员。<详情>

    党建专栏
    更多+
    • 123fuben.png
    • 演示文稿1_01.png
    • 1713345686886.jpg
    • 微信图片_20240227160931.png
    • 1681457326940.png
    • 微信图片_20221102154829.jpg
    离退休工作
    更多+
    • 哲学研究所举办离退休干部2025年度春季讲坛...
    • 哲学研究所春节前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
    • 杨远同志生平
    • 杨远同志讣告
    • 哲学研究所离退休老同志开展秋季户外活动
    工会、青年工作
    更多+
    • 展现女性哲人独特风采 聚焦女性哲人睿智力量——...
    • 关于做好我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 青年哲学论坛暨哲学所建所55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
  • 研究学人
    已故名家
    更多+
    • panzinian.jpg潘梓年
    • jinyuelin.jpg金岳霖
    • 贺麟.jpg贺麟
    • 杜任之.jpg杜任之
    • 容肇祖.jpg容肇祖
    • 沈有鼎.jpg沈有鼎
    • wubaihui.jpg巫白慧
    • 杨一之.jpg杨一之
    荣誉学部委员
    更多+
    • 徐崇温(大图).png徐崇温
    • 陈筠泉(编辑图).png陈筠泉
    • 姚介厚.jpg姚介厚
    学部委员
    更多+
    • 李景源.jpg李景源
    • 赵汀阳4.jpg赵汀阳
    本所同仁

    在职学者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 级
    • 初 级

    离退休学者

  •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更多+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中国哲学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伦理学
    • 逻辑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美学
    • 文化哲学
    学术动态
    更多+
    • 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
    • 哲学研究所贾泽林、王柯平、詹文杰获2024年翻译界...
    • 哲学所“中国哲学学科团队”获评“首届中国社会科...
    • 我所1项课题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 我所5项课题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
    论著评介
    更多+
    • 李薇著《从道德感到同情: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
    • 田时纲译《狱中札记》(第一卷)
    • 赵汀阳著《秩序的理由》
    • 王幸华译《大哲学家》
    • 闫培宇著《解构主义视野中的西方现代性——重估马...
    学术争鸣
    更多+
    • 【周丹】中国哲学的自主性
    • 【刘志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杨洪源】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 【李俊文 张乙】对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的批判
    • 【董键铭】对经济与文化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
    获奖、成果
    • 重大会议、论坛
    • 重大研究项目
    • 学者资助计划
    •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 哲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
    • 哲学所青年哲学论坛获奖
    • 贺麟青年哲学奖
  • 学术期刊
    • 哲学研究 1739515365518.jpg
    • 哲学动态 哲学动态.png
    • 世界哲学 1744940280995.jpg
    • 中国哲学年鉴 中国哲学年鉴.png
    • 中国哲学史 W020200520604858941756.jpg
  • 人才培养
    博士后
    更多+
    ttpt003.jpg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 哲学研究所关于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办法
    •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青年哲学论坛
    更多+
    ttpt004.jpg
    • 青年哲学论坛
    访问学者
    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内访问学者招收简章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
    更多+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3期高级研讨班在华东师范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2期高级研讨班在首都师范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1期高级研讨班在中国人民大...
    •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20期高级研讨班在深圳大学举行
    • PHILOSOPHY SUMMER SCHOOL IN CHINA EXAMINERS' RE...
  • 图书档案
    图书馆简介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专业书库藏书特色简介
    • 哲学书库——几代馆人竭尽心力完整系统收藏书
    • 图书室藏书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室馆藏哲学书刊简况
    哲学学科服务
    更多+
    • 中文社会科学常用核心期刊目录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室馆藏哲学书刊简况
    • 哲学书库——几代馆人竭尽心力完整系统收藏书
    • 图书室藏书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特色馆藏
    更多+
    • 【高颖 兰倩】四库底本《记纂渊海》考略
    • 傅兰雅与《格致汇编》
  • 哲学系
    哲学系简介

    哲学系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依托,成立于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国家级专业研究学术机构。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哲学所便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因“文革”一度停止招生。自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以来...<详情>

    哲学系动态
    更多+
    • 哲学院成功举办“深化科教融合,做好本科生教学和...
    • 哲学院召开2021年度春季工作会议
    • 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楼宇烈民生奖学...
    招生信息
    更多+
    • 2025年哲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结果公示
    • 2025年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结果公示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名单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5年哲学院招收博士生入围综合考核名单公示
    表格下载
    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
    • 报考导师意向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体格检查表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哲学专业博士...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
    • 师资队伍
    • 学生名录
    • 常用链接
    •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科研工作>学术争鸣>中国哲学

学术争鸣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中国哲学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伦理学
  • 逻辑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美学
  • 文化哲学

【馬曉英等】《儒藏》“精華編”《三魚堂四書大全》校點說明

发布时间: 2021-05-06
【字号 +字号 -】

 

《三魚堂四書大全》書影(哲學所圖資室藏本) 

 

《三魚堂四書大全》書影(哲學所圖資室藏本)

 

《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四十一卷,清陸隴其編。陸隴其(一六三〇-一六九二),初名龍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平湖別名當湖,故學者稱之為“當湖先生”。陸隴其年少家貧,曾經以坐館為生。二十七歲應試補本邑弟子員,康熙九年(一六七〇)登進士。歷官江南嘉定知縣、直隸靈壽知縣、四川道監察禦史等職。康熙三十一年卒,年六十三。雍正二年(一七二四),詔諭從祀孔廟。乾隆元年(一七三六),賜諡“清獻”,加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清史列傳》卷八有傳,《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五亦有傳。

陸隴其一生仕宦不顯,前後任官三次,位止五品。在學術上,他專尊程朱理學,力闢陽明心學,是清初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自青年時代講學就“專宗朱子,以居敬窮理為要”(《清儒學案》卷十《三魚學案》),認為自漢儒以後,惟朱熹集諸儒之大成,朱子學即是孔子之學。“隴其常竊以為孔孟之道,至朱子而大明,其行事年譜行狀,其言語載于文集語類,其示學者切要之方,則見於《四書集注》、《或問》、《小學》、《近思錄》,其他經傳,凡經考定者,悉如化工造物,至矣盡矣,不可以有加矣。學者舍是而欲求孔孟之道,猶舍規矩準繩而欲成室也,亦理所必無矣。”(《上湯潛菴書》)而陽明良知説“認心爲性”,是“陽儒陰釋”之學,陽明後學更是“師心自用,墮於佛老而不自知”。他甚而指責陽明心學敗壞學術和風俗,是造成明朝覆亡的罪魁禍首。他說:“考有明一代盛衰之故,其盛也,學術一而風俗淳,則尊程朱之明效也;其衰也,學術岐而風俗壞,則詆程朱之明效也。每論啓禎喪亂之事而追原禍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姚江。故斷然以爲爲今之學,非尊程朱、黜陽明不可。”(《周雲虬先生四書集義序》,《三魚堂文集》卷八)基於尊朱闢王的學術立場,陸隴其在《學術辨》中,不僅批評了陽明及其弟子後學,對於清初孫奇逢等人調和朱王的學術傾向也大加批判,甚至對力闢心學的明末朱子學者顧涇陽、高攀龍二人,也指摘其病在忘動求靜,亦近於禪學。因此,陸隴其極受朱子學者和清廷的推重,死後備極哀榮,被尊爲清初“醇儒第一”、“傳道重鎮”,並成為清代第一個陪祀孔廟的儒家學者。

陸隴其一生勤勉講學,著述宏富。據《清儒學案》載,他的著作有《古文尚書考》一卷、《讀禮志疑》二卷、《四書講義困勉錄》三十七卷、《松陽講義》十二卷、《松陽鈔存》二卷、《續困勉錄》六卷、《戰國策去毒》二卷、《讀朱隨筆》十卷、《禮經會元注》八卷、《靈壽縣誌》十六卷、《一隅集》八卷、《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錄》一卷、《三魚堂隨筆》四卷、《問學錄》若干卷等。後人將其彙編爲《陸子全書》。

《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是陸隴其在明代胡廣等人編纂的《四書大全》基礎上,又廣泛采輯宋明諸儒的四書學著作,尤其是明代蔡清《四書蒙引》、林希元《四書存疑》和陳琛《四書淺說》等書的相關訓釋而成。據陸隴其自序和《年譜》,該書自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始編,歷六年至康熙二年而成,收錄明萬曆以前的各家四書詮釋之說,“萬曆以後諸家之說,則别為一冊,不入於此。”書編成後,陸隴其並不滿意,認爲沒有親讀程朱語錄和明代朱子學者薛瑄、胡居仁等人文集,把握不確,對於明代嘉隆以後偏於王學、“陽儒陰釋”的四書詮釋著作亦甄別不夠,去取或有失當。因此題作“舊本四書大全”,不肯示人。康熙二十年,陸隴其始爲此書作序。至康熙三十一年編輯《四書講義困勉錄》時,才又取此書互相參考,以紅筆點次,終成定本。但未及重新寫序,就因病去世。

陸隴其之所以編訂此書,據仇兆鼇《序》和《陸隴其年譜》載,是因他認爲胡廣等人所編《四書大全》去取不精,“間有繁蕪,尚多缺略”。他要編一部“折衷盡善”、“闡揚經義,開示後人”的著作,故“廣涉旁搜,合于朱子者采之,不合者刪之”(席永恂序),以嚴正的朱子學立場,對宋明四書學著作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和總彙編。席永恂說:“先生一生精力,盡在此書。”此書確實是陸隴其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其中對胡廣等人《四書大全》訂訛辨析尤多。四庫館臣稱它“較原本為差勝”,但也指出它未能全部廓清訛誤的不足。

陸隴其去世後,門人席永恂、侯銓、王前席等人將此書鏤版刊行,題名《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由八十五位後學門人以及三十八位姻戚同宗精心校對,於康熙三十七年在蘇州刊行。至於出版者,據山東大學圖書館藏《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封面款識“平湖陸稼書先生點定”、“嘉會堂藏版”、“寶翰樓梓行”等,可知是書爲康熙嘉會堂藏版,由寶翰樓梓行(簡稱“嘉會堂本”。此本國家圖書館、遼寧圖書館與湖北省圖書館亦有藏)。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四庫館臣爲該書撰寫了《提要》,但未著錄全書,只是將其編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齊魯書社於一九九七年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依據山東大學所藏“嘉會堂本”影印。

《四庫提要》曰:“卷末附載王應麟《論語孟子考異》,不知何人採摭《困学记闻》为之,非應麟原有是書也。”《论语考异》和《孟子考异》两卷与陆氏正文并无关联,明赵敬山刻胡广《四书大全》时已附二《考异》,陆书恐是承继赵敬山本而来。

此次整理,以齊魯書社影印嘉會堂本爲底本,以哈佛大學所藏寶翰樓本爲校本(简称“哈佛本”),適當參照胡廣《四書大全》及本書所引《蒙引》、《存疑》、《淺說》等书考訂錯謬。所據典籍倘不注明,皆為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原書於《四書大全》原文外,據元代王元善《四書通考》和黃洵饒《四書附纂》輯錄多位學者的經說,分別標舉“通考”和“附纂”;原書注釋中“某某曰”原來加有括弧,此次整理一律刪除;原書注釋中,有墨底白字“附”提示對《蒙引》、《存疑》、《淺說》等書的引用,不作更動;原書將《四書大全》小字注文的下一級小字注文改用六角括號表示,今亦保留不動。齊魯書社影印本末附《四庫全書總目》關於《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提要,今亦收爲附錄。原書無目錄,今據本書內容編製,以便讀者。具體分工爲:馬曉英校點《學》《庸》,徐麗麗校點《論語》,陳靜校點《孟子》前六卷,陳明校點《孟子》後八卷。

不當之處,敬希讀者指正。

                                  

校點者:馬曉英 徐麗麗 陳明 陳靜

 

 

文章来源:“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2021.4.30)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 哲学中国网 中国儒学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哲学系 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京ICP备20004808号
  • 微信

    《哲学中国》

    《哲学研究》

    《哲学动态》

    《世界哲学》

首页

本所概况

  • 哲学所介绍
  • 组织机构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历史资料
  • 通知公告
  • 新闻资讯
  • 人才招聘

党建工作

  • 历史沿革
  • 组织机构
  • 全面从严治党专栏
  • 政策方针
  • 党建专栏
  • 离退休工作
  • 工会、青年工作

研究学人

  • 荣誉学部委员
  • 学部委员
  • 本所同仁
  • 历史名家

科研工作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论著评介
  • 学术争鸣
  • 获奖、成果
  • 重大会议、论坛
  • 重大研究项目
  • 学者资助计划

学术期刊

  • 哲学研究
  • 哲学动态
  • 世界哲学
  • 中国哲学年鉴
  • 中国哲学史

人才培养

  • 博士后
  • 访问学者
  • 青年哲学论坛
  • 中英美暑期学院

图书档案

  • 图书馆简介
  • 哲学学科服务
  • 特色馆藏

哲学系

  • 哲学系简介
  • 哲学系动态
  • 招生信息
  • 表格下载
  • 师资队伍
  • 学生名录
  • 常用链接
  • 联系我们
点击搜索
中国哲学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中国哲学
  • · 西方哲学
  • · 东方哲学
  • · 伦理学
  • · 逻辑学
  • · 科学技术哲学
  • · 美学
  • · 文化哲学

【馬曉英等】《儒藏》“精華編”《三魚堂四書大全》校點說明

发布日期: 2021-05-06

 

《三魚堂四書大全》書影(哲學所圖資室藏本) 

 

《三魚堂四書大全》書影(哲學所圖資室藏本)

 

《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四十一卷,清陸隴其編。陸隴其(一六三〇-一六九二),初名龍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平湖別名當湖,故學者稱之為“當湖先生”。陸隴其年少家貧,曾經以坐館為生。二十七歲應試補本邑弟子員,康熙九年(一六七〇)登進士。歷官江南嘉定知縣、直隸靈壽知縣、四川道監察禦史等職。康熙三十一年卒,年六十三。雍正二年(一七二四),詔諭從祀孔廟。乾隆元年(一七三六),賜諡“清獻”,加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清史列傳》卷八有傳,《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五亦有傳。

陸隴其一生仕宦不顯,前後任官三次,位止五品。在學術上,他專尊程朱理學,力闢陽明心學,是清初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自青年時代講學就“專宗朱子,以居敬窮理為要”(《清儒學案》卷十《三魚學案》),認為自漢儒以後,惟朱熹集諸儒之大成,朱子學即是孔子之學。“隴其常竊以為孔孟之道,至朱子而大明,其行事年譜行狀,其言語載于文集語類,其示學者切要之方,則見於《四書集注》、《或問》、《小學》、《近思錄》,其他經傳,凡經考定者,悉如化工造物,至矣盡矣,不可以有加矣。學者舍是而欲求孔孟之道,猶舍規矩準繩而欲成室也,亦理所必無矣。”(《上湯潛菴書》)而陽明良知説“認心爲性”,是“陽儒陰釋”之學,陽明後學更是“師心自用,墮於佛老而不自知”。他甚而指責陽明心學敗壞學術和風俗,是造成明朝覆亡的罪魁禍首。他說:“考有明一代盛衰之故,其盛也,學術一而風俗淳,則尊程朱之明效也;其衰也,學術岐而風俗壞,則詆程朱之明效也。每論啓禎喪亂之事而追原禍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姚江。故斷然以爲爲今之學,非尊程朱、黜陽明不可。”(《周雲虬先生四書集義序》,《三魚堂文集》卷八)基於尊朱闢王的學術立場,陸隴其在《學術辨》中,不僅批評了陽明及其弟子後學,對於清初孫奇逢等人調和朱王的學術傾向也大加批判,甚至對力闢心學的明末朱子學者顧涇陽、高攀龍二人,也指摘其病在忘動求靜,亦近於禪學。因此,陸隴其極受朱子學者和清廷的推重,死後備極哀榮,被尊爲清初“醇儒第一”、“傳道重鎮”,並成為清代第一個陪祀孔廟的儒家學者。

陸隴其一生勤勉講學,著述宏富。據《清儒學案》載,他的著作有《古文尚書考》一卷、《讀禮志疑》二卷、《四書講義困勉錄》三十七卷、《松陽講義》十二卷、《松陽鈔存》二卷、《續困勉錄》六卷、《戰國策去毒》二卷、《讀朱隨筆》十卷、《禮經會元注》八卷、《靈壽縣誌》十六卷、《一隅集》八卷、《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錄》一卷、《三魚堂隨筆》四卷、《問學錄》若干卷等。後人將其彙編爲《陸子全書》。

《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是陸隴其在明代胡廣等人編纂的《四書大全》基礎上,又廣泛采輯宋明諸儒的四書學著作,尤其是明代蔡清《四書蒙引》、林希元《四書存疑》和陳琛《四書淺說》等書的相關訓釋而成。據陸隴其自序和《年譜》,該書自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始編,歷六年至康熙二年而成,收錄明萬曆以前的各家四書詮釋之說,“萬曆以後諸家之說,則别為一冊,不入於此。”書編成後,陸隴其並不滿意,認爲沒有親讀程朱語錄和明代朱子學者薛瑄、胡居仁等人文集,把握不確,對於明代嘉隆以後偏於王學、“陽儒陰釋”的四書詮釋著作亦甄別不夠,去取或有失當。因此題作“舊本四書大全”,不肯示人。康熙二十年,陸隴其始爲此書作序。至康熙三十一年編輯《四書講義困勉錄》時,才又取此書互相參考,以紅筆點次,終成定本。但未及重新寫序,就因病去世。

陸隴其之所以編訂此書,據仇兆鼇《序》和《陸隴其年譜》載,是因他認爲胡廣等人所編《四書大全》去取不精,“間有繁蕪,尚多缺略”。他要編一部“折衷盡善”、“闡揚經義,開示後人”的著作,故“廣涉旁搜,合于朱子者采之,不合者刪之”(席永恂序),以嚴正的朱子學立場,對宋明四書學著作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和總彙編。席永恂說:“先生一生精力,盡在此書。”此書確實是陸隴其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其中對胡廣等人《四書大全》訂訛辨析尤多。四庫館臣稱它“較原本為差勝”,但也指出它未能全部廓清訛誤的不足。

陸隴其去世後,門人席永恂、侯銓、王前席等人將此書鏤版刊行,題名《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由八十五位後學門人以及三十八位姻戚同宗精心校對,於康熙三十七年在蘇州刊行。至於出版者,據山東大學圖書館藏《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封面款識“平湖陸稼書先生點定”、“嘉會堂藏版”、“寶翰樓梓行”等,可知是書爲康熙嘉會堂藏版,由寶翰樓梓行(簡稱“嘉會堂本”。此本國家圖書館、遼寧圖書館與湖北省圖書館亦有藏)。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四庫館臣爲該書撰寫了《提要》,但未著錄全書,只是將其編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齊魯書社於一九九七年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依據山東大學所藏“嘉會堂本”影印。

《四庫提要》曰:“卷末附載王應麟《論語孟子考異》,不知何人採摭《困学记闻》为之,非應麟原有是書也。”《论语考异》和《孟子考异》两卷与陆氏正文并无关联,明赵敬山刻胡广《四书大全》时已附二《考异》,陆书恐是承继赵敬山本而来。

此次整理,以齊魯書社影印嘉會堂本爲底本,以哈佛大學所藏寶翰樓本爲校本(简称“哈佛本”),適當參照胡廣《四書大全》及本書所引《蒙引》、《存疑》、《淺說》等书考訂錯謬。所據典籍倘不注明,皆為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原書於《四書大全》原文外,據元代王元善《四書通考》和黃洵饒《四書附纂》輯錄多位學者的經說,分別標舉“通考”和“附纂”;原書注釋中“某某曰”原來加有括弧,此次整理一律刪除;原書注釋中,有墨底白字“附”提示對《蒙引》、《存疑》、《淺說》等書的引用,不作更動;原書將《四書大全》小字注文的下一級小字注文改用六角括號表示,今亦保留不動。齊魯書社影印本末附《四庫全書總目》關於《三魚堂四書集注大全》提要,今亦收爲附錄。原書無目錄,今據本書內容編製,以便讀者。具體分工爲:馬曉英校點《學》《庸》,徐麗麗校點《論語》,陳靜校點《孟子》前六卷,陳明校點《孟子》後八卷。

不當之處,敬希讀者指正。

                                  

校點者:馬曉英 徐麗麗 陳明 陳靜

 

 

文章来源:“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2021.4.30)

 

Top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