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提要:伴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希腊化时期医学残篇的个案研究,我们一方面确定亚里士多德的普纽玛/气理论,影响了他同时代及之后的医生;另一方面,这些研究也帮助我们澄清了误解,不再认为希腊化时期普纽玛/气不断精细化系统化的分类是出于灵魂论的“理论需要”,而是当时几位著名医生传导系统的探索反过来推动认识深化的结果。同时,这些医生对人体传导系统的观察,解剖实验中的材料取舍,总在某些(特别是亚氏)理论预设下进行。这一哲学与医学、观念与实践相互的交织与影响,集中体现在希腊化时期气脉的发现(普拉萨格拉斯)、神经的发现(希罗斐鲁斯)以及三重人体生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上。这段时期概念或术语含义的流动性对理解及选择合适翻译造成巨大挑战,但在不同医学文本中重构其恰当内涵,正是理解希腊化早期医学对身体观之贡献的关键。
一、导言
二、亚里士多德:灵魂能力、普纽玛/气与三种身体运动
三、普拉萨格拉斯:普纽玛/气脉(arteriai)的发现与脉搏的自然化
四、希罗斐鲁斯:神经的发现与脉搏的精确化
五、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血管-普纽玛/气脉(arteriai)-神经”三重经脉系统的形成
六、余论:解剖生理学大发展后的普纽玛/气理论样态
一、导言
普纽玛/气(pneuma)原本是希腊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最初含义与其他几个有关气、呼吸、风的概念相似(如aer,aither,phusa,anemos,此外还有几个小词如aella,thuella,anathumiasis),[1] 之后却逐渐拥有了主动动力的含义,开始与生命或灵魂相关,并成为解决非物质性灵魂与身体连接及其所处环境互动的一个可能的概念工具。亚里士多德在这段发展历史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不仅有意识地进行了体内普纽玛/气与外界普纽玛/气的区分——这点与希波克拉底作品如Περὶ φυσῶν《论呼吸》类似——并且,提出了前者是“内生的普纽玛/气”(sumphuton pneuma,英译为connate pneuma)的概念。他认为“内生的普纽玛/气”与“生命热”(vital heat)相关,这就具有了与外部的空气和风相反的性质,因为后两者被认为是冷的。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传统中,外部的气和风虽然是人呼吸作用之必需,但也可能会对人体的生理系统造成侵袭,造成某些痛苦和疾病。例如,在《蒂迈欧》中,柏拉图就将某些疾病和痛苦的原因归结为普纽玛/气进入身体后通路不畅,它们被体液堵塞后,造成有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气而无法供氧,有的地方有多余的气聚集而造成痛苦的状况。(《蒂迈欧》82e4-85a2)亚里士多德提出“内生的普纽玛/气”,将体内的普纽玛/气的性质转变为与生命热相关,它们就不仅不是疾病和痛苦的肇因,而且还成为了基本生命活动的解释者。
亚里士多德之后,尽管大多数受他影响的医生重新肯定了体内普纽玛/气的的外部来源,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动物和人要借助普纽玛/气才能顺利进行一些专属生命活动(如繁殖、感知、位移运动)的看法却被一直继承了下来。但恢复了内外联通,需要解释的问题(explanandum)就相应有了变化。在亚里士多德,普纽玛/气是内生的,因而需要解释的问题是内生的普纽玛/气如何在基本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但受他影响的医生恢复了内外普纽玛/气的关联,因而待解释的问题就变成:身体内外的普纽玛/气的性质在哪里转变?体外普通的普纽玛/气是如何获得与生命基本活动相关的能力?除此之外,这些医生出于职业需要还关心如何通过观察(或触摸)体内普纽玛/气的运动,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公元前4世纪晚期和前3世纪早期解剖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亚历山大里亚几十年间允许对犯人进行活体解剖,为这些医生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外部条件。他们在问题上的持续探索,也反过来促进了普纽玛/气理论的发展。
本文尝试重构过去不大清楚的普纽玛/气的概念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前3世纪中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状况,近五年来学界关于希腊化时期医学残篇的优质个案研究为我们的这一工作提供了可能。这些个案研究最大的贡献在于,修正了许多误解及其片面预设。一方面,之前人们认为整个希腊化时期(从亚历山大大帝前323年去世,到前31年屋大维战胜安东尼,约三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资源基本上都来自亚里士多德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斯多亚学派、怀疑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而不是来自柏拉图及其学园和来自亚里士多德及其建立的漫步学派,([2],p.1)因此会将这些早期希腊化早期医生的实践作为希腊化时期主流学派理论的先驱或先导来定位。如之前普拉萨格拉斯(Praxagoras)文集编纂者和权威研究者斯德克尔(F.Sterkl),就将这位医生放置在与斯多亚的关系中进行理解,预设了普拉萨格拉斯的医学实践是斯多亚普纽玛/气理论的来源。[3]但证据并不总能支持这种预设,有时甚至与之完全相反。最近莱维斯(O.Lewis)考察并重新编订了普拉萨格拉斯的文本,在她提出的新解释中,我们更多地看到普拉萨格拉斯与亚里士多德的连续性。[4]另一方面,过去认为希腊化时期普纽玛学说出现了系统的分类(如出现“灵魂的普纽玛/气”“生命的普纽玛/气)是出于“理论需要”,尤其是灵魂论要更细致的、一一对应的身心关系连接。希罗斐鲁斯(Herophilus)文集编纂者和权威研究者冯·施达登(von Staden)就持有这样的观点。但新的研究也表明这种讲法与材料相左,并且错误预设了探讨感知、运动这样的生命现象就一定与“灵魂能力”有关。实际上这条适用于亚里士多德的预设,并未被希腊化时期的医生们普遍接受。1从下文的讨论我们将看到,早期希腊化医生的确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但他们的出发点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他们不是按照灵魂所负责的不同功能和活动(如理智、感知、位移、营养等)来对身体中不同的生理运动进行分配;而是反过来从身体一侧,从其生理结构和活动出发去安排各项生命活动(如营养、意愿性生理运动、非意愿性生理运动、感知等),后者并不一定要诉诸灵魂来解释。本文主要讨论的三位医生的贡献,是逐渐形成了人和动物有三套传导系统,分别负责不同层面的生理运动的身体观。因而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或许是,在希腊化早期的医学中先逐渐出现了对人体传导系统更加精细的分类,之后的整个希腊化时期才开始流行根据不同传导系统去划分普纽玛/气的不同种类的做法。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比原先设想更复杂、更交错的哲学与医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因而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讨亚里士多德的普纽玛/气的理论,特别是他在讨论动物的运动时所作出的更细致的身体运动的分类(第二节);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早期希腊化医生实践受到的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影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希腊化时期的医学实践,与希腊化时期如日中天的斯多亚派和他们的普纽玛/气的理论联系起来。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在可靠的关于早期希腊化医生的个案研究中找到较为一贯的线索。在最新的《亚里士多德之后的普纽玛/气的概念》导言中,个案研究的编者们也表达了对个案研究能够贡献于讨论各个医学作品中普纽玛/气理论之间关系的期望。([5],p.10)因而本文第三、四、五节,我会依次讨论在三位有师承关系的医生那里,普纽玛/气理论如何一次次作为解释者(explanans)发挥作用,成为他们清晰化人体不同传导系统的帮手;同时,我也总结了两条这些医生在实践中似乎遵循着的原则(“原则1”和“原则2”)。我们或许可以将这样一条较为连续的从亚里士多德到普拉萨格拉斯、希罗斐鲁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发展线索,称为“生物学—医学解剖的普纽玛/气理论”。在第六节,我将简要说明,之后的希腊化时期发展中哪些学派的普纽玛/气的理论受到了这一进路的影响。
在进入正文前,还有必要提及几个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翻译的术语:ἀρτηρίαι(arteriai),φλέβες(phlebes)和νεῦρα(neura)。现有译法(如《希腊科学》)基本是按照ἀρτηρίαι拉丁转写arteriai后的英译arteries,将其译为“动脉”(即arteries的现代英文含义),同时将φλέβες按照其常见英译veins的现代英文含义译为“静脉”;类似地,就会出现“肺动脉”“肺静脉”“颈动脉”,以及字面就难以理解的“静脉状动脉”(vein-like artery)、“动脉性静脉”(arterial vein)等情况。([6],pp.246-263)这些译法容易给人造成古希腊医学的身体观念是在胡乱猜测的印象。这几个概念本身的流动性,为我们的理解和翻译都造成了巨大困难。由于希腊化时期解剖学迅猛发展,对人体的认识迅速更新迭代,因而术语的含义也一直在变化。就算是四百年后的罗马人,也对这种含义的流动性感到头疼,例如1世纪末的鲁弗斯(Rufus of Euphesus)就提到过,ἀρτηρίαι含义一直变来变去,直到他的时代才基本被确定为指“感觉神经”2。([4],p.37,fr.1)
清楚这种流动性中包含的具体含义,并知道具体术语含义变化的明显分界点,我们的选择就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本文涉及的几位医生中,我建议将ἀρτηρίαι译为“脉”,若现代读者能够杜绝将动脉与血液循环进行联想的习惯,其实也可以取“脉之动”的含义将其译为“动脉”(比较中国古代类似的用法,如《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同时,ἀρτηρίαι也可以根据不同医生认为其中所走的物质来翻译,如在普拉萨格拉斯和拉西斯特拉托斯那里可译为“普纽玛/气脉”、在希罗斐鲁斯那里译为“普纽玛/气血脉”。这样的译法既能保留了ἀρτηρίαι在该医学传统中的基础含义“(动)脉”,也能看到在不同医生那里含义的变化(是气的通道还是气血一体的通道)。对于φλέβες(phlebes, veins)来说,我们绝不能将其译为“静脉”,因为静脉的概念依赖于血液循环观念的建立——而这套观念迟至哈维(William Harvey)才出现;相反,在整个古代,血液系统一般都是被作为灌溉系统来理解的(例如《蒂迈欧》77c6-e8,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III 2.511b30-512a中对阿波罗尼亚的第欧根尼[Diogenes of Apollonia]的报道),基本功能就是向身体的各个地方输送营养。在早期,φλέβες可以泛指所有形态上中空的管道,与πόροι是同义词,其中的物质可以是血液,也可以是普纽玛/气、精液等的各种混合3;([7],p.250、252)([8],p.151)到亚里士多德,φλέβες有时被用于指代所有中空的传输通路,有时被用作专门走血的“血管”;此后φλέβες作为“血管”的含义似乎就相对稳定了,因而在本文涉及的希腊化医生那里,我们就都将其译为“血管”。最后是νεῦρα(neura),它的生理形态一直比较稳定,与φλέβες的中空形态相对,指一种实心的绳状结构。只是以希罗斐鲁斯解剖头颅发现了“神经”(nerves)为分水岭,此前它的含义就是指筋腱、韧带、关节囊等这些身体内分散的韧性组织,从希罗斐鲁斯开始,neura就多了联通全身的传导系统“神经”的含义。[8]我们只有在研究中对这些术语含义的流动性保持警惕,先搞清楚该术语的希腊文在这位医生的生理学系统中的含义,再选择合适的中文对应,同时总是备注希腊词原文,才有可能使读者看到同一术语在不同医生那里的含义变化,进而能够理解这一时期普纽玛/气学说的发展脉络。
二、亚里士多德:灵魂能力、普纽玛/气与三种身体运动
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内生性普纽玛/气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解释动物的繁殖。正如前面提到,亚里士多德对普纽玛/气观念上的一个巨大转变是,他区分出与身体外部的普纽玛/气不同的“内生性普纽玛/气”。在他之前一般认为外界的风/普纽玛是冷的,因而通过呼吸作用或者皮肤蒸腾作用进入身体的普纽玛/气也是冷的。但亚里士多德割断了这种联系,认为体内产生的“内生型普纽玛/气”是热的,这种热还不是一般的热,是生命热(vital heat)。生命热有赋形和生成的能力,在《论动物的生成》中,亚里士多德详细讨论这种生命热和内生性普纽玛/气在繁殖过程中的作用。在交合过程中,雄性精子中的内生普纽玛/气负责将生命热传递给下一代,而其携带的信息是该生物作为“种”的永恒的形式(eidos);当生命热作用于——亚里士多德是认为如此——女性的月经液体,前者就使后者赋形,并首先生成“生长的始点”心脏。(《论动物的生成》2.1,735a14-29)([9],p.1140)新的心脏一旦生成就开始生产自己的生命热和自己的内生性普纽玛/气,它们同时也携带着作为“种”的形式的分化信息(《论动物的生成》2.6,741b37ff.)([9],p.1151)——例如,人的定义中所包含的两腿无毛的分化信息,鸟的定义中包含的有翼的分化信息等等——这些信息被传递给周围的物质(月经液体),这样胎儿的各部分就逐渐分化出来。(《论动物的生成》2.1,735a12-26)([9],p.1141)
亚里士多德论内生性普纽玛/气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是受到关注最多、争议最多的部分,因为这里涉及到普纽玛/气作为身心关系的联结以及动物与环境互动的问题。在《论灵魂》3.10的相关讨论中,亚里士多德指出动物的运动符合他对运动一般性解释的基本结构:“不动的推动者——被推动的推动者——被推动者”,其中“不动的推动者”被看作善好的对象,“被推动者”是动物的身体;难点在于“被推动的推动者”。在这个语境中,“被推动的推动者”被等同为欲求能力,亚里士多德说欲求能力需要借助“某种身体性的东西”才能完成,后者的功能“共通于灵魂与身体”,同时其被推动又都是通过“推力和拉力”。(《论灵魂》3.10.433b19-27)([9],p.689)这里的“某种身体性的东西”“共通于灵魂与身体”就是指内生性普纽玛/气,这可以在《论动物的运动》4[10,11](主要是《论动物的运动》105)得到证实。因而整个图景变成:外界对象作为不动的推动者(在某时某地对我们显现为善好的东西,即欲求对象)对感官产生刺激,引起某些性质变化——这种性质变化在生理层面被确定为主要是冷热变化——它们通过传导通道到达感觉中枢心脏。在心脏中的变化,一方面,冷热会影响心脏中的血液和“内生的普纽玛/气”,引发不同的物理的机械的运动(如冷热变化引起的心脏的收缩与扩张,被内生的普纽玛/气转化为推力和拉力在传导系统中传递;当到达关节时引起包裹关节囊的筋腱和肌肉的松弛或变硬,引发动物的位移运动)。另一方面,由于心脏是感知中心,也可能会引发与感知灵魂相关的运动。虽然在以上图景中,欲求能力与内生的普纽玛/气的关系仍然需要被澄清(普纽玛/气所参与的这一运动模型,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12,13,14,15,16,17];但就本文的目的而言,我们可以暂时搁置对这一争论的评价,侧重在“被推动的推动者”的不同运动类型上,因为亚里士多德在进行更细致的身体运动的区分时,所涉及到的对心脏正常跳动和心悸、痉挛等运动的讨论,正是之后早期希腊化医生不断讨论的话题。
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运动》11,区分了在心脏发生变化后可能引起的身体运动:“意愿运动”(ἑκουσία,voluntary motion)、“无需(ἀ-)意愿的运动”(involuntary motion)和“无关(οὐχ)意愿的运动”(non-voluntary motion)6。第一种,心脏的冷热变化(a)有可能引发某种灵魂活动,如有辨别能力的感知、表象或思想,因而造成“意愿运动”(τὰς ἑκουσίους κινήσεις,703b3)。但经过心脏的活动,(b)也有可能不引发灵魂活动,完全由生理结构完成“无需意愿的运动”(ἀκουσίους,703b6),如心悸等,这种运动“与思想发出命令无关”(οὐ μέντοι κελεύσαντοσ τοῦ νοῦ,703b7),或者说,是“反(或违背)逻各斯的”(παρὰ τὸν λόγον,703b16)。这里“反(或违背)逻各斯的”含义,或许就是指与根据自然目的为某个器官在整个生命体中所设定的功能相反或相违背,如心脏本来应该正常跳动才能维持其基本的作为营养中枢的功能,因而心悸(无论是暂时的应激反应还是病理性的)就违背了这一正常状况。(c)在这个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一种“无关意愿的运动”(οὐχ ἑκουσίους,703b8),如睡眠、睡醒、呼吸等。三种运动中共同的生理变化都涉及普纽玛/气的作用:外部的或者内部的冷热变化引起的质变,在身体部分引起的扩大或收缩,继而引起的身体相邻部分的变化(703b9-16);与此同时,伴随着心脏中的热量变化,心脏中的生命热加热血液产生内生的普纽玛/气,后者有膨胀和收缩能力,因而能够将热量变化及其引发的身体某些部分的大小变化,都转变为推力和拉力传递出去。(关于《论动物的运动》11的解释,近年来也成为学界讨论热点)[18,19]
表1 亚里士多德生理学中的普纽玛/气参与的生理运动(自制)
亚里士多德这里在自然哲学背景中所讨论的身体层面的“意愿运动”,与他在伦理学中讨论的基于“选择”(προαίρεσις)的“意愿运动”并不相同,后者是指作出选择或决定去行动时,所包含的认知状态是“有意愿的”(ἑκούσιον),因而也需要对接下来引发的行为负责。因而,当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部分》讨论动物和人的眨眼运动(为了防止其他东西伤害眼睛而眨眼)时说“这不是出于选择的运动,而是自然使然”(《论动物的部分》2.13,657a37-b1),他的意思就是眨眼是眼睑部分之“自然”所做的运动,与人的认知状态无关。
总结起来,在亚里士多德认为,内生的普纽玛/气与生命热相关,而体外的普纽玛/气是冷的;内生性普纽玛/气是由心脏中的生命热加热血液而产生的,与体外的普纽玛/气无关。这些都对普纽玛/气在古代希腊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它使得普纽玛/气开始与基本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不再是过去传统中的疾病的根源。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内生性普纽玛/气在生理层面的功能,都与动物特有的活动相关。比如,在繁殖活动中,它传递上一代的“形式”。而在动物身心连接及其与环境的互动中,内生性普纽玛/气又协助完成从冷热变化到引发肢体位移运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区分出了普纽玛/气参与其中的三种身体运动,即“意愿运动”“无需意愿的运动”与“无关意愿的运动”;无论这三种运动是否是明确的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讨论方式和所使用的术语,都对早期希腊化医生们围绕普纽玛/气进行的讨论产生了影响7。例如,普拉萨格拉斯更进一步将身体中普纽玛/气的运动都称为是“根据自然的运动”,后来希罗斐鲁斯使用了“按照选择(κατὰ προαίρεσιν)的运动”(英文也译为“voluntary motions”,因而中文也翻译为“意愿运动”)来与其他生理运动作区分,并将其与他新发现的生理结构——神经——联系起来。
三、普拉萨格拉斯:普纽玛/气脉(arteriai)的发现与脉搏的自然化
普拉萨格拉斯来自小亚细亚沿岸的岛屿科斯(Cos),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前3世纪早期,与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间有交集。莱薇丝指出,普拉萨格拉斯明确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但亚里士多德似乎并不知道他的生理学解剖理论。([4],pp.234–237、p.251、pp.282–284)普拉萨格拉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普纽玛/气脉”(ἀρτηρίαι),在下文我们将分析为何普拉萨格拉斯要分离出一条专属普纽玛/气运动之通道的原因(既有实践来源,又有理论来源),在希腊世界,普拉萨格拉斯第一次将普纽玛/气的通路(ἀρτηρίαι)与血的通路(φλέβες)区分开,这在医疗上造成了很大影响。因为普拉萨格拉斯认为普纽玛/气脉的“自然运动”(或“按照自然的运动”,κατὰ φύσιν)就是脉搏(σφυγμός,pulse),因而脉搏才第一次被作为人和动物健康状态的表征。
在这里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是:“普纽玛/气脉”(ἀρτηρίαι)作为独立通道不是预先知识,普拉萨格拉斯为何要按普纽玛/气脉和血液来划分体内的传导系统呢?近年来莱薇丝对普拉萨格拉斯残篇作了新的汇编、翻译与研究,我们从这些新的编纂资料中得知普拉萨格拉斯分离“普纽玛/气脉”,首先有经验观察方面的动机。他在动物解剖或为病人手术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一种与血液管道有区别的传导结构:其形态不完全是中空管状,而是前面为中空管状、但末端是与筋腱(neura)相似的绳索状。普拉萨格拉斯认为,这种末端绳索状结构表示其具有韧性或可塑性,因而这种通路应该不只是在被动地传输某种惰性物质(如血液),所以要与完全中空的运输血液的传导通路分开。这是解剖经验观察方面的原因。
普拉萨格拉斯在作出将这种通路与血液系统的区分后,莱薇丝认为他很可能是“方便起见”,将前者与普纽玛/气联系了起来,称其为“普纽玛/气的专属工具”8(πνεύματος ὄργανα μόνου),([4],p.229,n.50)并且由此第一次将体内的普纽玛/气分为“自然(κατὰ φύσιν)运动”与“反自然(παρὰ φύσιν)运动”。(关键段落见莱薇丝编,残篇6和残篇8)([4],pp.48-55)在我看来这种“方便起见”很可能也与普拉萨格拉斯熟悉亚里士多德对普纽玛/气的解释有关,特别是普纽玛/气之“自然”所具有的推力和张力,似乎与他想要强调的“脉”(ἀρτηρίαι)所具有的韧性和可塑性的生理形态相合。在《论动物的运动》10,亚里士多德这样描述过普纽玛/气的“自然”:“很明显,它(即普纽玛)具有作为使动者和产生动力(ἰσχύς)的自然倾向;其运动的功能就是推和拉,继而器官必定能够扩张和收缩。普纽玛/气的自然(φύσις)就是这样的。因为(器官的)收缩<和扩张>无需强力(ἀβίαστος),基于相同的原因,拉动者和推动者(ἑλκτιηκὴ και ὠστικὴ)也无需强力。”(《论动物的运动》703a21-23;我的翻译,尖括号为校勘者所补,圆括号为我根据文意所补)根据更合理的校勘(主要针对最后一句)9,这里的意思是普纽玛/气是使动者,它有发动运动的力(ἰσχύς),但这种力不是“强力”(βίας),而是有自然倾向去推和拉。当内生性普纽玛/气在心脏的中心产生,它就作为被推动的推动者,出于其“自然”去推动和拉动,继而引起器官(如整个心脏、肺部)的收缩和扩张。根据亚里士多德在其他地方经常提到的,“通过强力”(βίᾳ)的运动是“反(或违背)自然”(παρὰ φύσιν)的运动,“无需通过强力”的运动是“自然(或按照自然的)运动”(κατὰ φύσιν)(如《论天》III 2,300a23,301b20-22;《物理学》VIII.4,254b8ff.);那么我们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普纽玛/气的这种推动和拉动的运动,称作普纽玛/气自身自然的(κατὰ φύσιν)运动。这是我认为普拉萨格拉斯区分出普纽玛/气独立通道的理论来源。
当作为医生的普拉萨格拉斯明确地将普纽玛/气的“自然运动”作为这种传导系统独立于其他传导系统的标志区分出来之后,就产生了医学上重要的后果。普拉萨格拉斯认为,上面所说的那种普纽玛/气脉的“自然运动”,在身体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在皮肤表皮观察到的脉搏运动(σφύζειν,pulsation)。(莱薇丝编,残篇4-8,10,14,15)([4],pp.46-61)与此相对,普纽玛/气的“反(或违背)自然运动”,也就是病理性的运动,包括悸动(παλμός,palpitition)、痉挛(σπασμός,spasm)、战栗(τρόμος,tremor)等。(莱薇丝编,残篇6-8,10)([4],pp.48-57)导致这些病理性运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脉筋(或筋状脉)过于强壮而不受控制等。([4],pp.222-229)这样一来,脉动(σφύζειν)和脉搏(σφυγμός,pulse)就第一次被理解为一种人体内恒定的自然现象。在早期希腊,σφύζειν和σφυγμός都多指剧烈的病理性的心跳运动,通常与害怕、发烧等相关10;([20],p.268)不仅如此,普纽玛/气也常常被认为是疾病(如痉挛、战栗、中风、癫痫等)的肇因。但现在在普拉萨格拉斯这里,由于普纽玛/气被分为“自然运动”和“反自然运动”,且脉动和脉搏被归为前者,作为人身体自然的、健康的表征,由此脉诊才成为可能11。在莱维斯最新整理的普拉萨格拉斯的32个残篇中,我们也看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题目(不包括单独讨论普纽玛/气的篇目)都与脉搏(σφυγμός)相关。([4],pp.34-35),“Table 2”
表2 普拉萨格拉斯生理学中普纽玛/气参与的生理运动及其传导系统(自制)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明确,普拉萨格拉斯在医学上的普纽玛/气理论的确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之下。但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是,普拉萨格拉斯恢复了体内与体外普纽玛/气的关联,不认为体内的普纽玛/气是内生的(他之后的医生也是如此),这意味着他需要解释普纽玛/气进入身体后发生性质转变的过程。普拉萨格拉斯将当时人们已普遍接受的心和肺的运动机制移植到对普纽玛/气脉的解释中,认为整个普纽玛/气脉的系统(ἀρτηρίαι)都是通过呼吸的扩张和收缩来吸入和排出普纽玛/气12。([4],pp.257-259)
从外界进入的普纽玛/气,主要在肺和心脏发生质变,获得湿和其他性质(如密度、温度),因而获得了能够进行“自然运动”(即脉搏跳动)的能力。他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心脏中心说,认为心脏是整个生理系统的中心,能够思考、推理、作决定。并且他认为普纽玛/气经由心脏时,不只是发生了冷热性质的转变,还获得了“信息”(如运动指令,或许也有感觉信息),作为传导者的普纽玛/气以脉搏的方式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身体相应的肌肉、筋腱、骨骼、器官等,这些传导都是在普纽玛/气的专属通道脉(ἀρτηρίαι)中发生。正是因为普拉萨格拉斯认为普纽玛/气在体内有这些特殊功能,所以它进行传导时需要特殊的通道,而不能混同于进行营养传递的血管;虽然血管的出发点也是心脏,但二者的功能完全不同,这也加强了要将普纽玛/气运动的通道独立于血管通道的理由。
在普拉萨格拉斯“发现”普纽玛/气脉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解剖实验和理论传统共同起作用的方式。为了下文探讨方便,我们将他在整个过程中的思路总结为以下两条原则:
(1)将解剖中新发现的具有传导功能的生理结构与普纽玛/气相关联,作为普纽玛/气的通道(原则1);
(2)一套传导系统对应于一种功能和一种物质实体(原则2)。
四、希罗斐鲁斯:神经的发现与脉搏的精确化
希罗斐鲁斯与普拉萨格拉斯生活年代相似,是后者的学生。希罗斐鲁斯接续了普拉萨格拉斯的很多看法,[5]([20],pp.117-124)他自己所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则是发现了“神经”,[8]([20],pp.159-160、pp.250-259)他也因此常被称为“神经学之父”。这一发现有其历史偶然性,其中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是亚历山大里亚在托勒密一世(可能同样在他儿子托勒密二世)的时期,允许医生对犯人开展人的活体解剖活动(主要的史料来源是凯尔苏斯[Celsus])。([20],pp.139-153)希罗斐鲁斯在这段时间中所做的活体解剖实验(特别是对大部分颅神经所位于的后脑区域),使他能够第一次将神经系统从其他传导系统中区分出来,将“神经”的终端确认为连接于头部,而不同于终端为心脏的“脉”(ἀρτηρίαι)和血管(φλέβες)。由此希罗斐鲁斯第一次提出大脑而非心脏,才是感知和运动的中心,并指出其主要的“统治部分”是脑室。[22]([23],p.87)希罗斐鲁斯认为这类神经基本上与那些绳索状的、也就是之前被归为νεῦρα名下(筋腱、韧带等)的生理结构属于一类,只是它们有感觉和动力的功能。([24],p.32)因而从希罗斐鲁斯开始,νεῦρα的含义不只是韧性组织,而开始包括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神经”的含义。
我们认为,希罗斐鲁斯完全延续了其老师普拉萨格拉斯“发现”普纽玛/气脉的“原则1”,即,当他在解剖实验中分离出“神经”之后,他就将其作为普纽玛/气的通道。但认识到这点也首先取决于莱薇丝和赖斯(D.Leith)最近的修正,即正确地将希罗斐鲁斯那里的普纽玛/气的运动与神经运动紧密相连,而不是按照过去研究希罗斐鲁斯的权威学者冯·施达登的看法,将其与呼吸运动相联系。([20],p.258)莱薇丝和赖斯指出一段埃提乌斯(Aëtius)报告希罗斐鲁斯医学观点的重要证据(见《论自然哲学家的意见》[Placita Philosophorum]5.15.5)。在该段文本中,如果将“普纽玛/气的运动”的所指理解为呼吸运动,那么希罗斐鲁斯以“普纽玛/气的运动”区分动物与非动物,就成了以呼吸运动来区分动物与非动物——但这样是说不通的,因为这不仅会把胎儿排出在动物之外,也不符合当时已知的知识(例如亚里士多德在《论呼吸》[Περι Ἀναπνοῆς,Resp.], 1.470b9-10中就已经指出并非所有动物都有呼吸)。根据上下文更合适的理解是,将“普纽玛/气的运动”与“按照选择的运动”(ἡ κίνησις κατὰ προαίρεσιν,常译为“意愿运动”)联系,后者是希罗斐鲁斯用来区别动物运动与非动物运动的标准。([25],p.117,n.97)换言之,未出生的胎儿虽然已经有神经,但不能进行“按照选择的运动”,这种运动要等出生时吸入周围气体才能被首次激活。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呼吸是重要的,但它只是神经特有的“按照选择运动”的激活者,而并不与神经运动直接挂钩。([25],pp.116-117)
关于神经运动,希罗斐鲁斯区分了两类,对应于他所说的两类神经。一类是感觉神经(neura aisthetika,直译是“使感觉可能的神经”),另一类是“动力神经”(neura prohairetika,直译是“使选择可能的神经”,通常英译为motor nerves)。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都同意普纽玛/气是负责在感觉神经中进行传送的物质,但却对动力神经或“使选择可能的神经”的传送者是否为普纽玛/气有不同意见(索尔姆森[Solmsen]支持,[8]冯·施达登反对([20],p.257)([23],p.89))。同样基于对上面提到的埃提乌斯的段落,莱薇丝和赖斯指出索尔姆森在这点上更为正确,因为外界而来的普纽玛/气所激活的就是“动力神经”或“使选择得以可能的神经”;而冯·施达登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盖伦的选段则与讨论神经中是否有普纽玛/气无关。([25],pp.115-116)换句话说,通过莱薇丝和赖斯指出的这个段落,我们现在知道在希罗斐鲁斯那里,“普纽玛/气的运动”不是与呼吸运动有内在关联,而是与神经有关的运动;同时,也肯定了普纽玛/气不仅存在于感觉神经中,也存在于动力神经或“使选择可能的神经”中。因而,我们可以安全地说希罗菲洛斯延用了普拉萨格拉斯“原则1”,即,在有了新的生理结构发现——神经——后,将其运动与普纽玛/气的运动关联起来。
希罗斐鲁斯是否坚持了普拉萨格拉斯的“原则2”呢?从一些材料上看,他似乎完全背弃了这一点,因为他认为普纽玛/气不仅在神经中,也认为它在脉(ἀρτηρίαι)中和血液一起运行;([20],pp.264-267)也就是说,ἀρτηρίαι在普拉萨格拉斯那里被确认为单独走普纽玛/气的“普纽玛/气脉”,到了希罗斐鲁斯这里又成了气血共走的“气血脉”了。如果认为不断分离的清晰化过程是一种“进步”,那么希罗分罗斯在这点上似乎是一种倒退。但我认为背弃“原则2”并不是希罗斐鲁斯的出发点,只是他坚持“原则1”的一个后果。因为他坚持把普纽玛/气的传导系统划给了新发现的“神经”,才导致“脉”(ἀρτηρίαι)没办法再保持为普纽玛/气的专属通道。从后来的发展看,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很快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就将在加入神经系统的情况下,重新按照普拉萨格拉斯的两个原则重新安排整个人体的传导系统各自的物质和功能。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普拉萨格拉斯这里的普纽玛/气在“神经”(νεῦρα)和“脉”(ἀρτηρίαι)两条通路中运动,但并不表明他有对普纽玛/气的明确分类。[21,25]过去冯·施达登曾误导地提出,希罗斐鲁斯区分了“灵魂-普纽玛”和“非灵魂性普纽玛”,前者在神经中,后者在气血脉和心脏中;([20],pp.253-259)并且基于这点,冯·施达登继续提出希罗斐鲁斯持有一种关于“灵魂、灵魂能力、灵魂统治部分(hegemonikon)的限制性观念”,因为他将一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哲学家归给灵魂的能力(如生长、肺部和心脏的收缩扩张等)都交给了“非灵魂性普纽玛”,即“自然”。([23],p.90)但冯·施达登的观点有时代错置之嫌:之后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作出了“灵魂的普纽玛”(πνεῦμα ψυχικόν)和“生命的普纽玛”(πνεῦμα ζωτικόν)的区分,但在希罗斐鲁斯这里,还没有这样的意图。([25],pp.114-123)此外,冯·施达登的判断还基于一个可疑的隐含前提,即认为讨论感觉运动和意愿运动(或“按照选择的运动”)就一定是在讨论灵魂能力。然而,这条前提适用于亚里士多德13,却并不适用于希腊化早期的医生们。例如,在一份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伦敦匿名纸草(Anonymus Londinensis Papyrus)中,就有希罗斐鲁斯明确反对灵魂是医学研究对象的证言。[24]([25],p.114&n.88)
表3 希罗斐鲁斯生理学中普纽玛/气参与的生理运动及其传导系统(自制)
希罗斐鲁斯虽然作出了发现神经的巨大贡献,但在整个希腊化早期建立人体传导系统的过程中,他却更像是一个过渡角色。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这种过渡性体现在他发现“神经”后,因坚持“原则1”而无法兼顾“原则2”所造成的气血脉混杂的暂时后果上。但这里还要提及他作为过渡角色的另一体现,即希罗斐鲁斯人体传导路径之间并未形成连贯的系统。在他的传导系统之间,我们知道:(1)外部气体在吸入肺部进入胸部后,有一部分没有随胸和肺收缩所造成的呼气排出体外;([25],pp.119-120)(2)肺和心脏之间,由肺的气血脉(artery)和肺的血管(veins)联通;([25],p.119)(3)普纽玛/气所在的神经系统(包括两类神经)连接于大脑。但基于这三点,我们只能推测:呼吸活动剩余的普纽玛/气存于胸部,进入了肺的气血脉(artery)和肺血管(veins),被运送到了心脏;它们很可能是也在心脏发生了质变,成为了与脉搏运动有关的普纽玛/气。然而,心脏中的普纽玛/气是如何与大脑中(神经的终端)的普纽玛/气建立联系的,我们却找不到任何解释。这个工作要等到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来完成。
最后有必要提及希罗斐鲁斯对普拉萨格拉斯脉诊的继承和发展。他延续了普拉萨格拉斯开创的“脉搏自然化”传统,认为脉动不是病理性的;但是,希罗斐鲁斯却否认普纽玛/气有自己独立的运动,认为普纽玛/气只是跟随心脏的跳动而发生收缩和扩张(在这点上不同于普拉萨格拉斯,也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相应地,脉搏也就不是脉的运动的表征,而是心脏运动的表征。在脉搏理论上,他提出了更多进行精细描述的范畴。例如,除了用“舒张”(διαστολή)和“收缩”(συστολή)这种一般的“属”来描述脉搏,他还通过“种差”和生命的不同阶段来描述脉搏。
希罗斐鲁斯认为,有四或五个脉搏的“种差”,如节奏(ῥυθμός)、大小(μέγαθος)、频率(πυκνότης)或速度(ταχύς)以及激烈程度(σφοδρότης)(有的地方出现了第五项体量[πλῆθος])。([20],pp.273-287)有意思的是,在讨论脉搏的“节奏”时,他将其对应于生命的不同阶段,同时又借用同时代漫步学派亚里士多塞诺斯(Aristoxenus)的音步理论(metrical theory)来和脉搏跳动作类比。他将生命的阶段划分为婴儿、成年、盛年与老年四个阶段,各阶段的脉搏分别对应于四种格律:婴儿期的正常脉搏对应于短短格(pyrrhic,由两个短音节音步构成),成年期的正常脉搏对应于长短格(trochee,又称抑扬格,由一个长音音步加上一个短音节音步构成),壮年期的正常脉搏对应于长长格(spondee,由两个长音节音步构成),而老年期的正常脉搏对应于短长格(iambic,由一个短音音步加上一个长音节音步构成)。([20],pp.278-281)因而生命的生、成、壮、死,就能够通过各阶段正常脉搏“节奏”反映出来。据说希罗斐鲁斯还发明了一种便携的水钟或漏刻(κλεψύδρα,clepsydra),方便脉诊。([20],p.283&n.152,n.154)从他对脉搏“节奏”前所未有的关注来看,其为脉搏测量改进工具的说法,似乎也是可信的。
五、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血管-普纽玛/气脉(arteriai)-神经”三重经脉系统的形成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与活跃于前3世纪中期,通常认为他比希罗斐鲁斯年轻一代。他与普拉萨格拉斯一样也来自科斯岛,在允许活体解剖的几十年中,他也在亚历山大里亚做过活人解剖实验,是希罗斐鲁斯的学生和助手。他充分利用了希罗斐鲁斯对神经系统的理解,我以为,他同时也因为坚持普拉萨格拉斯一套传输系统对应一种物质的观点(“原则2”),所以最终形成了血管(φλέβες)、普纽玛/气脉(ἀρτηρίαι)和神经(νεῦρα)的“三重网络”(triplokia)生理系统。下面我将借助三个关键点,解释普纽玛/气学说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里的发展,以及他如何完成了人体三套经脉系统的建立。
第一个关键点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大大推进了以机械装置来理解生命体运动的面向。在机械与有机体之间进行类比是古代希腊是一种常见的解释方式,即便是持有自然目的论看法的亚里士多德,在解释动物的运动时,也不会认为使用机械类装置比有机体是不恰当的;相反,在《动物的运动》7,他就使用了自动剧场(automata)与动物的类比来对动物运动进行说明。[26]亚里士多德之后机械科学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对于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来说,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克特西比乌斯(Ctesibius,公元前3世纪最初几十年都生活在亚历山大里亚)发明的水泵机械(包括水管风琴中活栓的使用,见图1)的启发([27],pp.115-117、p.200)——加上同期解剖学对心脏瓣膜的知识——使他大胆地将心脏的工作方式类比为水泵,并认为心脏瓣膜类似泵阀,有阻止血液或普纽玛/气倒流的功能。[28](盖伦,《论希波克拉底与柏拉图的学说》(PHP)6.6.4-11)这种假说形成了一种对心脏推进力的全新看法,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脉搏解释。因为如果普纽玛/气从心脏左心室进入普纽玛/气脉类似泵阀机械力的推动,那么普纽玛/气脉就不仅不可能拥有自己主动独立的“自然运动”(如普拉萨格拉斯所认为的那样),而且是完全成为了一种被动的运动;同时,强力也就不再会像亚里士多德理解的那样被认为是反自然的,相反,机械学/力学形成的强力直接成为了自然机体运作机制的一部分。据盖伦报道,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认为普纽玛/气作为一种仿机械运动非常强劲有利,在身体中运动的速度甚至超过最强劲的风,([22],p.137)(盖伦,《论受影响的部位》(Loc.Aff.)5.3 (K.8.316))因而每次心跳才能够通过如此强力将普纽玛/气灌入到整个普纽玛/气脉的系统。除了将心脏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还将机械模型扩展到对消化运动的理解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再次说明了这一时期机械技术高度发展对理解生理机制的影响14。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或许认为,既然从心脏出发的普纽玛/气的运动能够作出仿机械运动的强力,那么联通到胃的普纽玛/气的运动也与机械运动类似。他将胃比作研钵,被强力推入胃部的普纽玛/气则类似杵把,而消化作用就是普纽玛/气产生的强力对胃中的食物进行截断和研磨的过程。([22],pp.136-137)
图1 克特西比乌斯的水管风琴中的活栓(valve)装置([27],p.159)
该装置启发了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解释心脏及其中瓣膜的功用
第二个关键点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坚持了以一套传导系统对应一种功能、一种物质实体的观念(原则2),最终完成了人体三套传导系统的安排。如上文所说,希罗斐鲁斯发现了神经,并将神经运动与普纽玛/气的运动紧密关联时,造成了脉(ἀρτηρίαι)作为血与普纽玛/气混合于一个通道的后果。但这一后果很快被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所克服,他的办法是对普纽玛/气进行分类。根据巴黎匿名纸草(Anonymus Parisinus)和盖伦的报道,([22],p.137,n.31)他将神经(νεῦρα)这种传导系统中的普纽玛/气称为“灵魂的普纽玛”(πνεῦμα ψυχικόν,或译为“精神之气”),其来源和功能都与希罗斐鲁斯所认为的一致,即它们的唯一源头是大脑(或大脑的脑膜),功能是传达感觉和意愿运动。而“脉”(ἀρτηρίαι)中的普纽玛/气,根据盖伦的报道,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则称之为“生命普纽玛”(πνεῦμα ζωτικόν,或译为“生命之气”),其源头被认为是心脏的左心室。
关于后者的功能,虽然现有材料中没有清晰说明,但学者推测很可能的是维持一些身体的基本生理现象,如消化。([24],p.46)这个推测从普纽玛/气进入体内转变为生命的普纽玛/气的过程看也非常合理。首先,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与前两位医生一样,也认为整个身体内部普纽玛/气的来源都是外界气体,它们唯一的途径都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体内。在由肺部吸入外界的气之后,它从肺部通过“血管状的脉”(vein-like artery)或称为肺血管(pulmonary vein)到达心脏,然后由心脏从其左心室泵进入“主脉”(aorta,由于都走普纽玛/气,也可以称为“主普纽玛/气脉”);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的普纽玛/气的性质发生了转变,成了“生命的普纽玛”,进而在心脏每一泵的强力之下,继续通过“脉”的传导系统被推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完成器官各部分的生命活动。除了这两种分别对应两类普纽玛/气的传导系统,血液及其所在的血管(φλέβες)网络是另一套传导系统,它们的功能是输送营养,使身体各部分正常生长,它们的中枢是心脏的右心室。这样,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就通过区分了“灵魂的普纽玛”和“生命的普纽玛”的不同类型,并将其分别对应于神经(负责感知和意愿活动)和脉(负责消化等),同时分别对应于脑和左心室的不同中枢,再加上比较无争议的血液-血管(负责营养)-右心室传导系统,完成了在“一种传导功能对应一种物质和一种功能”的原则下安排当时所知的所有人体传导系统的任务。他将这一系统称为“三重网络”(triplokia)。
表4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三重网络”经脉系统(自制)
第三个关键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通过发明一些概念,如“不可见的生命管道”“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miniscule anastomoses),第一次试图解决各经、脉、血系统之间的连接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可见的生命管道”的概念?原因是在他所坚持的“一脉一功能一实体”观念下,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认为疾病的肇因应当是各系统之间出现交叉污染,如血液进入了普纽玛/气脉或神经。但如果各系统完全分而并行,血液是营养的唯一来源,经脉自身如何获得营养的问题就无法解释。因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提出了存在“不可见的血管”。([22],p.133)我们猜测他的思考逻辑仍然遵循了物质和功能一一对应的原则,即如果某一套系统中需要该项功能,那就必然有承担该项功能的系统和物质。
因此,既然普纽玛/气脉和神经脉需要血管中的血液来提供营养,那么普纽玛/气脉和神经脉中一定有血管;但解剖中并没有看到普纽玛/气脉和神经脉有血色,因而它们中的血管一定细小到肉眼不可见的程度,也就是“不可见的血管”。根据同样的思维方式,他也提出普纽玛/气脉和血管中一定有“不可见的神经丛”,否则气脉和血就无法获得易感性(sensitivity)。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还提出了“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这是为了解释普纽玛/气脉和神经脉末端的营养供应问题。因为经脉的末端被称为“简单物”(ἁπλός),即不可再分之物,因而就无法再在其中分出“不可见的血管”来解释末端的营养输送问题了。但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认为,经脉末端的营养获得可以通过“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从毗邻的血管末端(毛细血管)直接获得。([21],p.260)这种“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普遍存在于不同经脉之间,例如,脑膜上既有颈脉(carotid arteries)的末端——普纽玛/气从心脏左心室被压入到这里——又是神经的发源处,因而在脑膜的位置,颈脉末端中的普纽玛/气就可以通过“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转移到神经的末端。
根据我们前面所说的,颈脉通过主脉(aorta)连接于心脏左心室,是生命的普纽玛/气(或“生命之气”)的通道,而连接于脑膜的神经是灵魂的普纽玛/气(或“灵魂之气”)的通道,因而很可能正是在脑膜通过“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的接触中,发生了前一类普纽玛/气向后一类普纽玛/气的转变。
正如莱思(D.Leith)所说,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三重网络”理论,并不是一种描述人体最终由什么构成的元素理论,而是一种试图在感觉以下层面对血管、气脉、神经和器官如何相互作用进行描述的理论。[21]与希罗斐鲁斯相比,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里各个传导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楚了许多。在希罗斐鲁斯那里,呼吸只是吸入气体到肺和胸,在胸部剩余的气体可能进入了心脏;但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则建立了从肺和胸到心脏左心室,再通过整个普纽玛/气脉到达各器官的关联。又如,在希罗斐鲁斯那里,我们不太清楚外部气体如何变成神经系统中有传输感觉和意愿运动的普纽玛/气;然而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里,我们看到他为普纽玛/气脉系统中与神经系统中的两种普纽玛/气可能发生在脑膜上的物质交换,发明了新的概念。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在后世被看作希腊脉诊发达的代表医生,这主要缘于艺术史上对一则轶事的不断描绘,即叙利亚国王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 Nicator,统治期为公元前305-前281)的大儿子安条克(Antiochus)因爱上自己年轻的继母斯特拉托尼库斯(Stratonic)又无法表达而日渐消瘦,最终是希腊医生埃拉西斯特拉图斯通过脉搏,诊断出了他不为人知的激情。但实际上,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在脉搏理论上在希腊并未成为权威,他认为“脉”在正常情况下只走普纽玛/气而不走血且连接到左心室的观点,后来成为了盖伦主要的批评对象,盖伦认为其不符合解剖事实,并提出要回到脉中气血同走的希罗斐鲁斯的观点上去(见盖伦,《脉是否自然地含有血液》)。从表4中,我们似乎也可以预见,从系统连通上的需求出发,有可能逼迫医生再次持有脉中气血同走的观点。
无论如何,古代希腊对于人身体生理结构的关注,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研究方法上,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医学也很大程度借鉴了当时希腊化时期的机械学,尤其是气动力学(pneumatics)的知识。他将机械装置和人有机体进行类比,认为前者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后者。这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机械的(mechanisitic)解释策略”。虽然这种策略后来成为了盖伦主要的靶子(如在《论自然官能》中),但盖伦也不得不承认诉诸机械论,是希腊医学中不同于目的论(teleological)解释和物理主义(materialistic)解释之外的第三条路径。([27],p.200)
六、余论:解剖生理学大发展后的普纽玛/气理论样态
古代希腊的解剖学生理学,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前3世纪的几十年间,经由普拉萨格拉斯、希罗斐鲁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而达到巅峰。此后,随着活人解剖的禁止和解剖活动的整体锐减,解剖学生理学重要的新发现也减少了。与此相伴随,希腊化时期的普纽玛/气学说开始进入到了一种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大胆的理论探索阶段。
阿斯克莱皮亚德斯(Asclepiades)(活跃于前2世纪晚期到前1世纪早期)是第一个在罗马建立起理论医学权威的人。在他这里,我们看到了解剖生理学与希腊化时期流行的伊壁鸠鲁哲学的创造式结合。一方面,他对身体中普纽玛/气的解释,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都完全基于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框架:例如他会用两阶段来解释普纽玛/气在体内的运动(第一阶段在肺与心脏,第二阶段在脑部);同样他给出了一套统一的关于呼吸和普纽玛/气脉运动的解释;再者他也同样喜欢使用机械类比,如说肺就类似于漏斗,([21],p.141)整个呼吸过程就是一个物质精细化和精选过程,并且从呼吸之气到普纽玛/气脉之气的转化也是机械式的过程。但另一方面,他解释普纽玛/气运动背后的流体动力时,使用的则是伊壁鸠鲁式物理学(虽然代之以他自己发明的术语onkoi和“虚空空隙”,分别对应于伊壁鸠鲁物理学中的原子与虚空)。此外,他对灵魂的看法也完全是一种伊壁鸠鲁式的灵魂论。([22],p.141、pp.138-151)
伪亚里士多德著作《论普纽玛/气》(Περὶ πνεύματος,De Spiritu)15反映的是漫步学派在解剖生理学大发展之后,基于新的医学知识来整饬亚里士多德的普纽玛/气理论的兴趣。[29]这部作品中出现了生命活动和灵魂活动对应不同种类的普纽玛/气的情况。在上面两节我们提到,虽然希罗斐鲁斯明确区分出了普纽玛的两条通路(普纽玛/气脉与神经脉),但是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才开始在概念上区分与这两条经脉对应的普纽玛/气的不同类型。厘清这点,那么以不同的“生命的普纽玛”(生命之气)与“灵魂的普纽玛”(精神之气)来解释生命现象的作品,理论上都应当不会早于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尤其是“灵魂的普纽玛”,基本可以确定为一个后起概念。([25],p.99)因而我们在《论普纽玛/气》中遇到用“灵魂的普纽玛”时,就基本可以肯定这是托名亚里士多德的伪作,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漫步学派在用当时流行的一些概念整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其中出现的三重网络系统(普纽玛/气脉系统、血管系统、骨骼与神经系统),也更加强了这一判断。
另外一个独特的学派,是医学生理学大发展之后四个世纪(即公元1-2世纪)、在小亚细亚出现的普纽玛/气论派(οἱ Πνευματικοί),他们也是唯一一个因普纽玛/气而得名的医学学派,学派的创立者被认为是阿特纳奥斯(Athenaeus of Attaleia)。总体看来,普纽玛/气论派的看法与在亚历山大里亚得到蓬勃发展的解剖生理学传统影响下的普纽玛/气的理论非常不同。它们的核心议题是平衡、预防与养生,很像是对更加古老的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传统的复兴,只是对他们来说,混合和平衡的诸元素不是希波克拉底著作中的火、气、水、土,而是冷、热、干、湿。([30],p.209)这可能是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元素理论的影响。
在四个世纪前的解剖生理学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一以平衡为理解身体与疾病主要方式的传统或许一直作为“暗流”存在,而到公元1世纪,出现了复兴的新形态。普纽玛/气论派这里,我们能看出他们对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的吸收,如他们认可神经的功能,也在对普纽玛/气进行分类时分出心脏-气脉性的普纽玛/气。但仔细考察却发现,这些内容并没有在解释中起到实质作用。
例如,虽然运动和感知的传送功能在名义上被归给了神经,但实际上这些功能似乎是由被称为“构成性普纽玛/气”来完成的——这是他们特有的普纽玛/气的概念。“构成性普纽玛/气”出现在各部分的实体以及在每部分特有的混合中,但它们不是惰性物质,而是主动的原因或执行者,还可能与理智或灵魂的中心相连。([30],p.208、215)又如,他们有一种普纽玛虽然叫作“心脏-脉的普纽玛/气”(cardio-arterial pneuma),但它不像在亚历山大里亚医生那里那样被认为与特定的脉相关,也不与特定的来源相关,其功用还是平衡冷热。基于种种迹象,我们似乎可以说普纽玛/气论派最主要的理论基础,还是以平衡为中心的身体和疾病观念,而异于亚历山大里亚建立起来的以传导系统为中心的身体和疾病观念。在以平衡为中心的身体和疾病观念下,他们也能够发展出了一套异于基于传导系统建立起来的另一种别脉法。例如,普纽玛/气论派认为,天气与气候的知识为医学之必需。天气和气候,以及毒药和药物,都会通过改变体内干、湿、冷、热的混合而影响人的身体的得病和疾病治疗;同时,只要对身体干、湿、冷、热造成的影响,就都能够通过检查脉搏(其性质之盈亏)而获知。因而,他们的脉诊也就是围绕外界因素所改变身体干、湿、冷、热混合在脉搏上的表征而进行的。
最后,我们也不打算将希腊化时期普纽玛/气理论的代表斯多亚学派纳入这条“生物学-医学解剖的普纽玛/气理论”的线索。虽然在斯多亚哲学中——斯多亚学派始于前4世纪晚期,在之后一个世纪到达理论巅峰,其影响力则一直持续到公元2世纪之后——普纽玛/气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仔细考察他们的普纽玛/气理论,就会发现他们选择普纽玛/气作为某些功能的因果性基础,完全是出于哲学内在的原因,几乎与本文讨论的医学生理学发展的影响无关。例如,他们将普纽玛/气扩展到解释整个宇宙,认为普纽玛/气是“神”活动的中介,宇宙的普纽玛/气就是宇宙灵魂,即努斯/理智;而个体灵魂是宇宙灵魂的一小部分,其普纽玛/气既使植物和动物生长,也使感觉和理智成为可能;同时,他们也将普纽玛/气区分为灵魂的和物理的两类,分别对应于“灵魂”和“自然”等等。[31]我们不将斯多亚派的普纽玛/气理论作为受本文所讨论的医学生理学大发展影响的理论形态来看待。相反,在本文前面的部分我们还提示过,过去将早期希腊化医生在普纽玛/气理论上的贡献,立刻作为斯多亚的普纽玛/气的理论的准备和先驱的做法,有失偏颇。
更多的研究材料的整理、更合理的理论发展重构、更确切中文对应概念的选择,使我们如今可以更清晰、更接近真实地理解从亚里士多德,到他同时代及希腊化早期的医学生理学发展。这是我们过去了解非常有限的和充满了误解和猜想的部分。本文所开展的这项跨哲学与医学史的工作,能够为理解希腊化时期身心问题的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基础。另外,这些医学生理学发展与哲学的互动,甚至反映出了与近代早期哲学家非常近似的理论和实践旨趣,因而这一图景未来也会有助于我们建立希腊化哲学与近代早期哲学的连续性。同时,这一工作也会是我们开展中国古典医学与希腊医学比较研究,特别是气论和经脉理论比较研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Lloyd,G.'Pneuma between Body and Soul'[J].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2007,13:S135-146.
[2] 安东尼·朗.希腊化哲学--斯多亚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派[M].刘玮、王芷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3] Steckerl,F.The Fragments of Praxagoras and his School[M].Leiden:Brill,1958.
[4] Lewis,O.Praxagoras of Cos on Arteries,Pulse and Pneuma[M].Leiden;Boston:Brill,2017.
[5] Coughlin,S.,Leith,D.,Lewis,O.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M].Berlin:Topoi,2020.
[6] 劳埃德.希腊科学[M].张卜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7] Lloyd,G.'Diogenes of Apollonia:Master of Ducts'[A],Sassi,M.M.(Ed.) La Construzione del Discorso Filosofico Nell’etàdei Presocratici/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the Presocratics[C],Pisa:Edizioni Della Normale,2006,237-257.
[8] Solmsen,F.'Greek Philosophy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Nerves'[J].Museum Helveticum,1961,18(4):169-197.
[9] Barnes,J.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sixth printing,with Correction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10] Rapp,C.,Primavesi,O.Aristotle’s DeMotu Animaliu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20.
[11] 亚里士多德.论动物的运动[M].刘玮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12] Jaeger,W.'Das Pneuma im Lykeion'[J].Hermes,1913,48(1):29-74.
[13] Solmsen,F.'The Vital Heat,the Inborn Pneuma and the Aether'[J].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1957,57:119-123.
[14] Nussbaum,M.C.Aristotle’s De Motu Animalium.Text with Translation,Commentary,and Interpretive Essay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8.
[15] Freudenthal,G.Aristotle’s Theory of Material Substance:Heat and Pneuma,Form and Soul[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6] Berryman,S.'Aristotle on Pneuma and Animal Selfmotion'[J].Oxford Studies in Ancient Philosophy,2002,23:85-97.
[17] Bos,A.P.The Soul and Its Instrumental Body:AReinterpretation of Aristotle’s Philosophy of Living Nature[M].Leidon/Boston:Brill,2003.
[18] Corcilius,K.,Gregoric,P.'Aristotle’s Model of Animal Motion'[J].Phronesis,2013,58(1):52-97.
[19] Morel,P.M.'Voluntary or Not?The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MA 11'[A],Rapp,C.,Primavesi,O.(Eds.)Aristotle’s De Motu Animalium[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20.
[20] von Staden,H.Herophilus:The Art of Medicine in Early Alexandri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1] Leith,D.'Erasistratus’Triplokia of Arteries,Veins,and Nerves'[J].Apeiron,2015,48:251-262.
[22] Leith,D.'The Pneumatic Theories of Erasistratus and Asclepiades'[A],Coughlin,S.,Leith,D.,Lewis,O.(Eds.)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C],Berlin:Topoi,2020,131-156.
[23] von Staden,H.'Body,Soul and Nerves:Epicurus,Herophilus,Erasistratus,the Stoics,and Galen'[A],Wright,J.P.,Potter,P.(Eds.) Psyche and Soma.Physicians and Metaphysicians on the Mind-Body Problem from Antiquity to Enlightenment[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79-116.
[24] Leith,D.'Herophilus and Erasistratus on the Hegemonikon'[A],Inwood,B.,Warren,J.(Eds.) Body and Soul in Hellenistic Philosophy[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0,30-61.
[25] Lewis,O.,Leith,D.'Ideas of Pneuma in Early Hellenistic Medical Writers'[A],Coughlin,S.,Leith,D.,Lewis,O.(Eds.) 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C],Berlin:Topoi,2020,93-130.
[26] Berryman,S.'Ancient Automata and Mechanical Explanation'[J].Phronesis,2003,48:344-369.
[27] Berryman,S.The Mechanical Hypothesis in Ancient Greek Natural Philosoph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8] Harris,C.R.S.The Heart and the Vascular System in Ancient Greek Medicine-From Alcmaeon to Gale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29] Lewis,O.,Gregoric,P.'The Context of De Spiritu'[J].Early Science and Medicine,2015,20:125-149.
[30] Coughlin,S.,Lewis,O.'Pneuma and the Pneumatist School of Medicine'[A],Coughlin,S.,Leith,D.,Lewis,O.(Eds.) 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C],Berlin:Topoi,2020,203-236.
[31] Hensley,I.'The Physics of Pneuma in Early Stoicism'[A],Coughlin,S.,Leith,D.,Lewis,O.(Eds.) 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C],Berlin:Topoi,2020,171-202.
【注释】
1 如希罗斐鲁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Erasistratus)都明确表示过,灵魂并不是医学应当研究的议题,很可能是从阿斯克莱皮亚德斯(Asclepiades)的时代(即前2世纪晚期和前1世纪早期)开始,我们才在一些医学学派中出现了有关灵魂的理论。
2 鲁弗斯说,ἀρτηρίαι此前的含义:1.有时被等同于φλέβες(这个词可指身体中任一通路);2.有时等同于aortai(这个词在不同人那里含义又不一样,亚里士多德用它表示心脏中像筋一样的血管,并非中空,末端连接到骨骼;普拉萨格拉斯用它表示“厚的脉”;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则用它表示“主[气]脉”);3.有时是“普纽玛/气的通道”(πνευματικὰ ἀγγεῖα,pneumatic vessels;4.有时是“通路”(σήραγγας,passages),不是普纽玛/气的专属;5.有时是“腔”(κενώματα,cavities);6.更晚的时候,开始被等同于neura(这里是指希罗斐鲁斯发现“神经”后,neura所包含的“神经”的含义)。(《论人体不同部分之名称》,括号中的解释为作者所加)。
3 例如,阿波罗尼亚的第欧根尼在解释听觉时,将气体通过耳朵到达脑部的通道也称为φλέβες。劳埃德指出,第欧根尼的φλέβες中的物质是血液、从外部呼吸作用来的气、湿等的混合,它们共同成为感知、快乐和意识等的物理基础,他同时指出第欧根尼关于φλέβες的一系列说法是亚里士多德之前最为详尽的φλέβες的讨论。此外,在柏拉图那里,呼吸的气体似乎也是在φλέβες中与血液一起流动的。(《蒂迈欧》,79a5-e9)
4 本文中《论动物的运动》的希腊文版本使用普利马维希(O.Primavesi)的最新校勘本,参考莫里森(B.Morison)的英文翻译和刘玮的中文翻译。若有个别句子使用不同于普利马维希的希腊文校勘本,或中文译文有改动,都会在文中或注释中指出。
5《论动物的运动》7仅有701b15-16一处提及普纽玛,从上下文看很可能是抄传过程中注文混入正文。
6 刘玮将这三种运动译为“自愿运动”“不(ἀ-)自愿运动”和“非(οὐχ)自愿运动”。但“非自愿运动”听上去像是“自愿运动”的对立面,因而从逻辑上说应该包含ἀ-和οὐχ两种情况;若只用作对其中一种情况的翻译,容易造成误解。我的译法是一贯地将“ἀ-”翻译为“无需……”(或“无……”),例如ἀκουσία是“无需意愿的(运动)”,又如ἀβίαστος是“无需强力的(运动)”。而οὐχ……从亚里士多德给出的例子(睡眠、睡醒、呼吸)看,都是完全无涉意愿的情况,因而我译为“无关意愿的(运动)”。我将“反……”(或“违背……”)保留给“παρὰ……”,如“反(或违背)逻各斯的”(παρὰ τὸν λόγον),“反(或违背)自然的运动”(ἡ παρὰ φύσιν κίνησις)等;同时,与此相对的概念“κατὰ……”,我都译为“按照……”,如“按照自然的运动”(或简化为“自然运动),“按照选择的运动”等。
7 在公元前1世纪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编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出现前,《论动物的运动》在希腊化时期都没有直接流传的证据,这也是过去学界忽略希腊化早期医学中普纽玛/气的探讨与亚里士多德论动物的运动中对普纽玛/气的讨论的关系的原因。但没有直接的文本流传证据,并不意味着亚里士多德对普纽玛/气和身体层面不同运动类型的讨论实际上没有对他同时代及之后的医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相反,在我们之后的讨论中,我们将明显地看到这种影响,或者说,我们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为建立这种思想的连续性提供有力证据。
8 这一说法见盖伦《论别脉》(De dign.Puls)(莱维斯编,残篇12;比较残篇13-14)。莱薇丝令人信服地说明,虽然在普拉萨格拉斯称ἀρτηρίαι为普纽玛/气的专属工具这点上,我们只有来自盖伦的材料,但由于盖伦是在不同作品、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提到这一观点的,甚至有一处还是批评普拉萨格拉斯这种说法在诊断上的矛盾,因而我们基本可以将盖伦的这一报道当作普拉萨格拉斯本人的看法。
9 这里采用了法库哈森(A.Farquharson)的校勘,他根据的拉丁本G回推这里希腊词应为ἑλκτιηκὴ,但抄本ω写作βίαιτικὴ,普利马维希的校勘是根据抄本ω改作βίαι <ἑλκ>τικὴ。(见普利马维希对该句的校勘记)这里法库哈森的校勘似乎更加合理,因为ἑλκτιηκὴ(“拉动者”)不仅与ὠστικὴ(“能推者”)形成很好的搭配,文义也更通顺,即整句话说的是,无论是器官的缩小与扩张,还是普纽玛作为推动者或者拉动者,都不是强力使然,这样这句话才能作为对普纽玛的“自然”的说明。相反,若采用抄本ω写作βίαιτικὴ(“能产生强力者”)和普利马维希的βίαι <ἑλκ>τικὴ(通过强力的推动者),那么普纽玛/气的“自然”就都包含“借助强力”去推动和拉动,这与亚里士多德一向将“出于自然的运动”和“借助强力的运动”相对应就矛盾了。与此相反,莫瑞森(B.Morrison)的英译和刘玮的中译这里都用的是普利马维希的校勘(即βίαι <ἑλκ>τικὴ)。
10 例如在《伊利亚特》22.425中形容安德罗马克预见赫克托尔之死时心脏的跳动,《斐德若》251d形同极度痛苦的灵魂,与青年的美分离,跳动地像发烧时的脉搏。
11 在普拉萨格拉斯之后,脉搏都被作为自然的正常的现象。但术语上还有流动。据盖伦的报导,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又回到了用σφυγμός指不正常的和不自然(如发烧、发炎)时的脉象。但这遭到了盖伦的强烈反对,盖伦认为应当回到普拉萨格拉斯确定的传统上去。(盖伦,《论别脉》4.2[K.8,716,5-13])
12 莱薇丝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基于普拉萨格拉斯现有残篇,唯一可以安全确定为普纽玛/气的来源的只有呼吸,而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还包括皮肤表皮发生的蒸腾作用--因为关于蒸腾作用和内部产生的蒸气作为普纽玛/气来源的证据很弱--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普拉萨格拉斯相信有“内生的普纽玛/气”。
13 例如在《论灵魂》中,当亚里士多德首先报告前人关于灵魂的看法时,他说,“他们所有人,可谓都将灵魂按照如下三种特征定义:运动、感知和非实体。”(《论灵魂》1.2,405b11-12)
14 在此之前,消化运动是被理解为一种类似于生物化学运动,而非纯粹机械式的物理运动。例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消化作用被理解为内在的生命热对食物的分解作用。在他之前的医生,无论是普拉萨格拉斯和希罗斐鲁斯,也都不会认为普纽玛/气的运动与消化有关。
15 De Spiritu这部作品的英文译名是On Breath,因而中文名也被译为《论呼吸》;但这容易与亚里士多德在《自然诸短篇》(Parva Naturalia)中的一篇Περι Ἀναπνοῆς (On Respiration)相混淆因而我们将其译为《论普纽玛/气》。这部作品中的术语、解剖学和生理学(例如作者关于neura,脉搏)等的看法,都表明这是前3世纪早期的医学知识,因而这部作品的年代也划定在前4世纪晚期和前3世纪早期。
原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年第6期。引用请参考原文及格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提要:伴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希腊化时期医学残篇的个案研究,我们一方面确定亚里士多德的普纽玛/气理论,影响了他同时代及之后的医生;另一方面,这些研究也帮助我们澄清了误解,不再认为希腊化时期普纽玛/气不断精细化系统化的分类是出于灵魂论的“理论需要”,而是当时几位著名医生传导系统的探索反过来推动认识深化的结果。同时,这些医生对人体传导系统的观察,解剖实验中的材料取舍,总在某些(特别是亚氏)理论预设下进行。这一哲学与医学、观念与实践相互的交织与影响,集中体现在希腊化时期气脉的发现(普拉萨格拉斯)、神经的发现(希罗斐鲁斯)以及三重人体生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上。这段时期概念或术语含义的流动性对理解及选择合适翻译造成巨大挑战,但在不同医学文本中重构其恰当内涵,正是理解希腊化早期医学对身体观之贡献的关键。
一、导言
二、亚里士多德:灵魂能力、普纽玛/气与三种身体运动
三、普拉萨格拉斯:普纽玛/气脉(arteriai)的发现与脉搏的自然化
四、希罗斐鲁斯:神经的发现与脉搏的精确化
五、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血管-普纽玛/气脉(arteriai)-神经”三重经脉系统的形成
六、余论:解剖生理学大发展后的普纽玛/气理论样态
一、导言
普纽玛/气(pneuma)原本是希腊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最初含义与其他几个有关气、呼吸、风的概念相似(如aer,aither,phusa,anemos,此外还有几个小词如aella,thuella,anathumiasis),[1] 之后却逐渐拥有了主动动力的含义,开始与生命或灵魂相关,并成为解决非物质性灵魂与身体连接及其所处环境互动的一个可能的概念工具。亚里士多德在这段发展历史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不仅有意识地进行了体内普纽玛/气与外界普纽玛/气的区分——这点与希波克拉底作品如Περὶ φυσῶν《论呼吸》类似——并且,提出了前者是“内生的普纽玛/气”(sumphuton pneuma,英译为connate pneuma)的概念。他认为“内生的普纽玛/气”与“生命热”(vital heat)相关,这就具有了与外部的空气和风相反的性质,因为后两者被认为是冷的。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传统中,外部的气和风虽然是人呼吸作用之必需,但也可能会对人体的生理系统造成侵袭,造成某些痛苦和疾病。例如,在《蒂迈欧》中,柏拉图就将某些疾病和痛苦的原因归结为普纽玛/气进入身体后通路不畅,它们被体液堵塞后,造成有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气而无法供氧,有的地方有多余的气聚集而造成痛苦的状况。(《蒂迈欧》82e4-85a2)亚里士多德提出“内生的普纽玛/气”,将体内的普纽玛/气的性质转变为与生命热相关,它们就不仅不是疾病和痛苦的肇因,而且还成为了基本生命活动的解释者。
亚里士多德之后,尽管大多数受他影响的医生重新肯定了体内普纽玛/气的的外部来源,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动物和人要借助普纽玛/气才能顺利进行一些专属生命活动(如繁殖、感知、位移运动)的看法却被一直继承了下来。但恢复了内外联通,需要解释的问题(explanandum)就相应有了变化。在亚里士多德,普纽玛/气是内生的,因而需要解释的问题是内生的普纽玛/气如何在基本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但受他影响的医生恢复了内外普纽玛/气的关联,因而待解释的问题就变成:身体内外的普纽玛/气的性质在哪里转变?体外普通的普纽玛/气是如何获得与生命基本活动相关的能力?除此之外,这些医生出于职业需要还关心如何通过观察(或触摸)体内普纽玛/气的运动,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公元前4世纪晚期和前3世纪早期解剖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亚历山大里亚几十年间允许对犯人进行活体解剖,为这些医生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外部条件。他们在问题上的持续探索,也反过来促进了普纽玛/气理论的发展。
本文尝试重构过去不大清楚的普纽玛/气的概念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前3世纪中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状况,近五年来学界关于希腊化时期医学残篇的优质个案研究为我们的这一工作提供了可能。这些个案研究最大的贡献在于,修正了许多误解及其片面预设。一方面,之前人们认为整个希腊化时期(从亚历山大大帝前323年去世,到前31年屋大维战胜安东尼,约三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资源基本上都来自亚里士多德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斯多亚学派、怀疑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而不是来自柏拉图及其学园和来自亚里士多德及其建立的漫步学派,([2],p.1)因此会将这些早期希腊化早期医生的实践作为希腊化时期主流学派理论的先驱或先导来定位。如之前普拉萨格拉斯(Praxagoras)文集编纂者和权威研究者斯德克尔(F.Sterkl),就将这位医生放置在与斯多亚的关系中进行理解,预设了普拉萨格拉斯的医学实践是斯多亚普纽玛/气理论的来源。[3]但证据并不总能支持这种预设,有时甚至与之完全相反。最近莱维斯(O.Lewis)考察并重新编订了普拉萨格拉斯的文本,在她提出的新解释中,我们更多地看到普拉萨格拉斯与亚里士多德的连续性。[4]另一方面,过去认为希腊化时期普纽玛学说出现了系统的分类(如出现“灵魂的普纽玛/气”“生命的普纽玛/气)是出于“理论需要”,尤其是灵魂论要更细致的、一一对应的身心关系连接。希罗斐鲁斯(Herophilus)文集编纂者和权威研究者冯·施达登(von Staden)就持有这样的观点。但新的研究也表明这种讲法与材料相左,并且错误预设了探讨感知、运动这样的生命现象就一定与“灵魂能力”有关。实际上这条适用于亚里士多德的预设,并未被希腊化时期的医生们普遍接受。1从下文的讨论我们将看到,早期希腊化医生的确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但他们的出发点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他们不是按照灵魂所负责的不同功能和活动(如理智、感知、位移、营养等)来对身体中不同的生理运动进行分配;而是反过来从身体一侧,从其生理结构和活动出发去安排各项生命活动(如营养、意愿性生理运动、非意愿性生理运动、感知等),后者并不一定要诉诸灵魂来解释。本文主要讨论的三位医生的贡献,是逐渐形成了人和动物有三套传导系统,分别负责不同层面的生理运动的身体观。因而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或许是,在希腊化早期的医学中先逐渐出现了对人体传导系统更加精细的分类,之后的整个希腊化时期才开始流行根据不同传导系统去划分普纽玛/气的不同种类的做法。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比原先设想更复杂、更交错的哲学与医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因而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讨亚里士多德的普纽玛/气的理论,特别是他在讨论动物的运动时所作出的更细致的身体运动的分类(第二节);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早期希腊化医生实践受到的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影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希腊化时期的医学实践,与希腊化时期如日中天的斯多亚派和他们的普纽玛/气的理论联系起来。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在可靠的关于早期希腊化医生的个案研究中找到较为一贯的线索。在最新的《亚里士多德之后的普纽玛/气的概念》导言中,个案研究的编者们也表达了对个案研究能够贡献于讨论各个医学作品中普纽玛/气理论之间关系的期望。([5],p.10)因而本文第三、四、五节,我会依次讨论在三位有师承关系的医生那里,普纽玛/气理论如何一次次作为解释者(explanans)发挥作用,成为他们清晰化人体不同传导系统的帮手;同时,我也总结了两条这些医生在实践中似乎遵循着的原则(“原则1”和“原则2”)。我们或许可以将这样一条较为连续的从亚里士多德到普拉萨格拉斯、希罗斐鲁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发展线索,称为“生物学—医学解剖的普纽玛/气理论”。在第六节,我将简要说明,之后的希腊化时期发展中哪些学派的普纽玛/气的理论受到了这一进路的影响。
在进入正文前,还有必要提及几个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翻译的术语:ἀρτηρίαι(arteriai),φλέβες(phlebes)和νεῦρα(neura)。现有译法(如《希腊科学》)基本是按照ἀρτηρίαι拉丁转写arteriai后的英译arteries,将其译为“动脉”(即arteries的现代英文含义),同时将φλέβες按照其常见英译veins的现代英文含义译为“静脉”;类似地,就会出现“肺动脉”“肺静脉”“颈动脉”,以及字面就难以理解的“静脉状动脉”(vein-like artery)、“动脉性静脉”(arterial vein)等情况。([6],pp.246-263)这些译法容易给人造成古希腊医学的身体观念是在胡乱猜测的印象。这几个概念本身的流动性,为我们的理解和翻译都造成了巨大困难。由于希腊化时期解剖学迅猛发展,对人体的认识迅速更新迭代,因而术语的含义也一直在变化。就算是四百年后的罗马人,也对这种含义的流动性感到头疼,例如1世纪末的鲁弗斯(Rufus of Euphesus)就提到过,ἀρτηρίαι含义一直变来变去,直到他的时代才基本被确定为指“感觉神经”2。([4],p.37,fr.1)
清楚这种流动性中包含的具体含义,并知道具体术语含义变化的明显分界点,我们的选择就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本文涉及的几位医生中,我建议将ἀρτηρίαι译为“脉”,若现代读者能够杜绝将动脉与血液循环进行联想的习惯,其实也可以取“脉之动”的含义将其译为“动脉”(比较中国古代类似的用法,如《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同时,ἀρτηρίαι也可以根据不同医生认为其中所走的物质来翻译,如在普拉萨格拉斯和拉西斯特拉托斯那里可译为“普纽玛/气脉”、在希罗斐鲁斯那里译为“普纽玛/气血脉”。这样的译法既能保留了ἀρτηρίαι在该医学传统中的基础含义“(动)脉”,也能看到在不同医生那里含义的变化(是气的通道还是气血一体的通道)。对于φλέβες(phlebes, veins)来说,我们绝不能将其译为“静脉”,因为静脉的概念依赖于血液循环观念的建立——而这套观念迟至哈维(William Harvey)才出现;相反,在整个古代,血液系统一般都是被作为灌溉系统来理解的(例如《蒂迈欧》77c6-e8,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III 2.511b30-512a中对阿波罗尼亚的第欧根尼[Diogenes of Apollonia]的报道),基本功能就是向身体的各个地方输送营养。在早期,φλέβες可以泛指所有形态上中空的管道,与πόροι是同义词,其中的物质可以是血液,也可以是普纽玛/气、精液等的各种混合3;([7],p.250、252)([8],p.151)到亚里士多德,φλέβες有时被用于指代所有中空的传输通路,有时被用作专门走血的“血管”;此后φλέβες作为“血管”的含义似乎就相对稳定了,因而在本文涉及的希腊化医生那里,我们就都将其译为“血管”。最后是νεῦρα(neura),它的生理形态一直比较稳定,与φλέβες的中空形态相对,指一种实心的绳状结构。只是以希罗斐鲁斯解剖头颅发现了“神经”(nerves)为分水岭,此前它的含义就是指筋腱、韧带、关节囊等这些身体内分散的韧性组织,从希罗斐鲁斯开始,neura就多了联通全身的传导系统“神经”的含义。[8]我们只有在研究中对这些术语含义的流动性保持警惕,先搞清楚该术语的希腊文在这位医生的生理学系统中的含义,再选择合适的中文对应,同时总是备注希腊词原文,才有可能使读者看到同一术语在不同医生那里的含义变化,进而能够理解这一时期普纽玛/气学说的发展脉络。
二、亚里士多德:灵魂能力、普纽玛/气与三种身体运动
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内生性普纽玛/气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解释动物的繁殖。正如前面提到,亚里士多德对普纽玛/气观念上的一个巨大转变是,他区分出与身体外部的普纽玛/气不同的“内生性普纽玛/气”。在他之前一般认为外界的风/普纽玛是冷的,因而通过呼吸作用或者皮肤蒸腾作用进入身体的普纽玛/气也是冷的。但亚里士多德割断了这种联系,认为体内产生的“内生型普纽玛/气”是热的,这种热还不是一般的热,是生命热(vital heat)。生命热有赋形和生成的能力,在《论动物的生成》中,亚里士多德详细讨论这种生命热和内生性普纽玛/气在繁殖过程中的作用。在交合过程中,雄性精子中的内生普纽玛/气负责将生命热传递给下一代,而其携带的信息是该生物作为“种”的永恒的形式(eidos);当生命热作用于——亚里士多德是认为如此——女性的月经液体,前者就使后者赋形,并首先生成“生长的始点”心脏。(《论动物的生成》2.1,735a14-29)([9],p.1140)新的心脏一旦生成就开始生产自己的生命热和自己的内生性普纽玛/气,它们同时也携带着作为“种”的形式的分化信息(《论动物的生成》2.6,741b37ff.)([9],p.1151)——例如,人的定义中所包含的两腿无毛的分化信息,鸟的定义中包含的有翼的分化信息等等——这些信息被传递给周围的物质(月经液体),这样胎儿的各部分就逐渐分化出来。(《论动物的生成》2.1,735a12-26)([9],p.1141)
亚里士多德论内生性普纽玛/气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是受到关注最多、争议最多的部分,因为这里涉及到普纽玛/气作为身心关系的联结以及动物与环境互动的问题。在《论灵魂》3.10的相关讨论中,亚里士多德指出动物的运动符合他对运动一般性解释的基本结构:“不动的推动者——被推动的推动者——被推动者”,其中“不动的推动者”被看作善好的对象,“被推动者”是动物的身体;难点在于“被推动的推动者”。在这个语境中,“被推动的推动者”被等同为欲求能力,亚里士多德说欲求能力需要借助“某种身体性的东西”才能完成,后者的功能“共通于灵魂与身体”,同时其被推动又都是通过“推力和拉力”。(《论灵魂》3.10.433b19-27)([9],p.689)这里的“某种身体性的东西”“共通于灵魂与身体”就是指内生性普纽玛/气,这可以在《论动物的运动》4[10,11](主要是《论动物的运动》105)得到证实。因而整个图景变成:外界对象作为不动的推动者(在某时某地对我们显现为善好的东西,即欲求对象)对感官产生刺激,引起某些性质变化——这种性质变化在生理层面被确定为主要是冷热变化——它们通过传导通道到达感觉中枢心脏。在心脏中的变化,一方面,冷热会影响心脏中的血液和“内生的普纽玛/气”,引发不同的物理的机械的运动(如冷热变化引起的心脏的收缩与扩张,被内生的普纽玛/气转化为推力和拉力在传导系统中传递;当到达关节时引起包裹关节囊的筋腱和肌肉的松弛或变硬,引发动物的位移运动)。另一方面,由于心脏是感知中心,也可能会引发与感知灵魂相关的运动。虽然在以上图景中,欲求能力与内生的普纽玛/气的关系仍然需要被澄清(普纽玛/气所参与的这一运动模型,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12,13,14,15,16,17];但就本文的目的而言,我们可以暂时搁置对这一争论的评价,侧重在“被推动的推动者”的不同运动类型上,因为亚里士多德在进行更细致的身体运动的区分时,所涉及到的对心脏正常跳动和心悸、痉挛等运动的讨论,正是之后早期希腊化医生不断讨论的话题。
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运动》11,区分了在心脏发生变化后可能引起的身体运动:“意愿运动”(ἑκουσία,voluntary motion)、“无需(ἀ-)意愿的运动”(involuntary motion)和“无关(οὐχ)意愿的运动”(non-voluntary motion)6。第一种,心脏的冷热变化(a)有可能引发某种灵魂活动,如有辨别能力的感知、表象或思想,因而造成“意愿运动”(τὰς ἑκουσίους κινήσεις,703b3)。但经过心脏的活动,(b)也有可能不引发灵魂活动,完全由生理结构完成“无需意愿的运动”(ἀκουσίους,703b6),如心悸等,这种运动“与思想发出命令无关”(οὐ μέντοι κελεύσαντοσ τοῦ νοῦ,703b7),或者说,是“反(或违背)逻各斯的”(παρὰ τὸν λόγον,703b16)。这里“反(或违背)逻各斯的”含义,或许就是指与根据自然目的为某个器官在整个生命体中所设定的功能相反或相违背,如心脏本来应该正常跳动才能维持其基本的作为营养中枢的功能,因而心悸(无论是暂时的应激反应还是病理性的)就违背了这一正常状况。(c)在这个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一种“无关意愿的运动”(οὐχ ἑκουσίους,703b8),如睡眠、睡醒、呼吸等。三种运动中共同的生理变化都涉及普纽玛/气的作用:外部的或者内部的冷热变化引起的质变,在身体部分引起的扩大或收缩,继而引起的身体相邻部分的变化(703b9-16);与此同时,伴随着心脏中的热量变化,心脏中的生命热加热血液产生内生的普纽玛/气,后者有膨胀和收缩能力,因而能够将热量变化及其引发的身体某些部分的大小变化,都转变为推力和拉力传递出去。(关于《论动物的运动》11的解释,近年来也成为学界讨论热点)[18,19]
表1 亚里士多德生理学中的普纽玛/气参与的生理运动(自制)
亚里士多德这里在自然哲学背景中所讨论的身体层面的“意愿运动”,与他在伦理学中讨论的基于“选择”(προαίρεσις)的“意愿运动”并不相同,后者是指作出选择或决定去行动时,所包含的认知状态是“有意愿的”(ἑκούσιον),因而也需要对接下来引发的行为负责。因而,当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部分》讨论动物和人的眨眼运动(为了防止其他东西伤害眼睛而眨眼)时说“这不是出于选择的运动,而是自然使然”(《论动物的部分》2.13,657a37-b1),他的意思就是眨眼是眼睑部分之“自然”所做的运动,与人的认知状态无关。
总结起来,在亚里士多德认为,内生的普纽玛/气与生命热相关,而体外的普纽玛/气是冷的;内生性普纽玛/气是由心脏中的生命热加热血液而产生的,与体外的普纽玛/气无关。这些都对普纽玛/气在古代希腊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它使得普纽玛/气开始与基本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不再是过去传统中的疾病的根源。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内生性普纽玛/气在生理层面的功能,都与动物特有的活动相关。比如,在繁殖活动中,它传递上一代的“形式”。而在动物身心连接及其与环境的互动中,内生性普纽玛/气又协助完成从冷热变化到引发肢体位移运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区分出了普纽玛/气参与其中的三种身体运动,即“意愿运动”“无需意愿的运动”与“无关意愿的运动”;无论这三种运动是否是明确的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讨论方式和所使用的术语,都对早期希腊化医生们围绕普纽玛/气进行的讨论产生了影响7。例如,普拉萨格拉斯更进一步将身体中普纽玛/气的运动都称为是“根据自然的运动”,后来希罗斐鲁斯使用了“按照选择(κατὰ προαίρεσιν)的运动”(英文也译为“voluntary motions”,因而中文也翻译为“意愿运动”)来与其他生理运动作区分,并将其与他新发现的生理结构——神经——联系起来。
三、普拉萨格拉斯:普纽玛/气脉(arteriai)的发现与脉搏的自然化
普拉萨格拉斯来自小亚细亚沿岸的岛屿科斯(Cos),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前3世纪早期,与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间有交集。莱薇丝指出,普拉萨格拉斯明确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但亚里士多德似乎并不知道他的生理学解剖理论。([4],pp.234–237、p.251、pp.282–284)普拉萨格拉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普纽玛/气脉”(ἀρτηρίαι),在下文我们将分析为何普拉萨格拉斯要分离出一条专属普纽玛/气运动之通道的原因(既有实践来源,又有理论来源),在希腊世界,普拉萨格拉斯第一次将普纽玛/气的通路(ἀρτηρίαι)与血的通路(φλέβες)区分开,这在医疗上造成了很大影响。因为普拉萨格拉斯认为普纽玛/气脉的“自然运动”(或“按照自然的运动”,κατὰ φύσιν)就是脉搏(σφυγμός,pulse),因而脉搏才第一次被作为人和动物健康状态的表征。
在这里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是:“普纽玛/气脉”(ἀρτηρίαι)作为独立通道不是预先知识,普拉萨格拉斯为何要按普纽玛/气脉和血液来划分体内的传导系统呢?近年来莱薇丝对普拉萨格拉斯残篇作了新的汇编、翻译与研究,我们从这些新的编纂资料中得知普拉萨格拉斯分离“普纽玛/气脉”,首先有经验观察方面的动机。他在动物解剖或为病人手术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一种与血液管道有区别的传导结构:其形态不完全是中空管状,而是前面为中空管状、但末端是与筋腱(neura)相似的绳索状。普拉萨格拉斯认为,这种末端绳索状结构表示其具有韧性或可塑性,因而这种通路应该不只是在被动地传输某种惰性物质(如血液),所以要与完全中空的运输血液的传导通路分开。这是解剖经验观察方面的原因。
普拉萨格拉斯在作出将这种通路与血液系统的区分后,莱薇丝认为他很可能是“方便起见”,将前者与普纽玛/气联系了起来,称其为“普纽玛/气的专属工具”8(πνεύματος ὄργανα μόνου),([4],p.229,n.50)并且由此第一次将体内的普纽玛/气分为“自然(κατὰ φύσιν)运动”与“反自然(παρὰ φύσιν)运动”。(关键段落见莱薇丝编,残篇6和残篇8)([4],pp.48-55)在我看来这种“方便起见”很可能也与普拉萨格拉斯熟悉亚里士多德对普纽玛/气的解释有关,特别是普纽玛/气之“自然”所具有的推力和张力,似乎与他想要强调的“脉”(ἀρτηρίαι)所具有的韧性和可塑性的生理形态相合。在《论动物的运动》10,亚里士多德这样描述过普纽玛/气的“自然”:“很明显,它(即普纽玛)具有作为使动者和产生动力(ἰσχύς)的自然倾向;其运动的功能就是推和拉,继而器官必定能够扩张和收缩。普纽玛/气的自然(φύσις)就是这样的。因为(器官的)收缩<和扩张>无需强力(ἀβίαστος),基于相同的原因,拉动者和推动者(ἑλκτιηκὴ και ὠστικὴ)也无需强力。”(《论动物的运动》703a21-23;我的翻译,尖括号为校勘者所补,圆括号为我根据文意所补)根据更合理的校勘(主要针对最后一句)9,这里的意思是普纽玛/气是使动者,它有发动运动的力(ἰσχύς),但这种力不是“强力”(βίας),而是有自然倾向去推和拉。当内生性普纽玛/气在心脏的中心产生,它就作为被推动的推动者,出于其“自然”去推动和拉动,继而引起器官(如整个心脏、肺部)的收缩和扩张。根据亚里士多德在其他地方经常提到的,“通过强力”(βίᾳ)的运动是“反(或违背)自然”(παρὰ φύσιν)的运动,“无需通过强力”的运动是“自然(或按照自然的)运动”(κατὰ φύσιν)(如《论天》III 2,300a23,301b20-22;《物理学》VIII.4,254b8ff.);那么我们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普纽玛/气的这种推动和拉动的运动,称作普纽玛/气自身自然的(κατὰ φύσιν)运动。这是我认为普拉萨格拉斯区分出普纽玛/气独立通道的理论来源。
当作为医生的普拉萨格拉斯明确地将普纽玛/气的“自然运动”作为这种传导系统独立于其他传导系统的标志区分出来之后,就产生了医学上重要的后果。普拉萨格拉斯认为,上面所说的那种普纽玛/气脉的“自然运动”,在身体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在皮肤表皮观察到的脉搏运动(σφύζειν,pulsation)。(莱薇丝编,残篇4-8,10,14,15)([4],pp.46-61)与此相对,普纽玛/气的“反(或违背)自然运动”,也就是病理性的运动,包括悸动(παλμός,palpitition)、痉挛(σπασμός,spasm)、战栗(τρόμος,tremor)等。(莱薇丝编,残篇6-8,10)([4],pp.48-57)导致这些病理性运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脉筋(或筋状脉)过于强壮而不受控制等。([4],pp.222-229)这样一来,脉动(σφύζειν)和脉搏(σφυγμός,pulse)就第一次被理解为一种人体内恒定的自然现象。在早期希腊,σφύζειν和σφυγμός都多指剧烈的病理性的心跳运动,通常与害怕、发烧等相关10;([20],p.268)不仅如此,普纽玛/气也常常被认为是疾病(如痉挛、战栗、中风、癫痫等)的肇因。但现在在普拉萨格拉斯这里,由于普纽玛/气被分为“自然运动”和“反自然运动”,且脉动和脉搏被归为前者,作为人身体自然的、健康的表征,由此脉诊才成为可能11。在莱维斯最新整理的普拉萨格拉斯的32个残篇中,我们也看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题目(不包括单独讨论普纽玛/气的篇目)都与脉搏(σφυγμός)相关。([4],pp.34-35),“Table 2”
表2 普拉萨格拉斯生理学中普纽玛/气参与的生理运动及其传导系统(自制)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明确,普拉萨格拉斯在医学上的普纽玛/气理论的确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之下。但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是,普拉萨格拉斯恢复了体内与体外普纽玛/气的关联,不认为体内的普纽玛/气是内生的(他之后的医生也是如此),这意味着他需要解释普纽玛/气进入身体后发生性质转变的过程。普拉萨格拉斯将当时人们已普遍接受的心和肺的运动机制移植到对普纽玛/气脉的解释中,认为整个普纽玛/气脉的系统(ἀρτηρίαι)都是通过呼吸的扩张和收缩来吸入和排出普纽玛/气12。([4],pp.257-259)
从外界进入的普纽玛/气,主要在肺和心脏发生质变,获得湿和其他性质(如密度、温度),因而获得了能够进行“自然运动”(即脉搏跳动)的能力。他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心脏中心说,认为心脏是整个生理系统的中心,能够思考、推理、作决定。并且他认为普纽玛/气经由心脏时,不只是发生了冷热性质的转变,还获得了“信息”(如运动指令,或许也有感觉信息),作为传导者的普纽玛/气以脉搏的方式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身体相应的肌肉、筋腱、骨骼、器官等,这些传导都是在普纽玛/气的专属通道脉(ἀρτηρίαι)中发生。正是因为普拉萨格拉斯认为普纽玛/气在体内有这些特殊功能,所以它进行传导时需要特殊的通道,而不能混同于进行营养传递的血管;虽然血管的出发点也是心脏,但二者的功能完全不同,这也加强了要将普纽玛/气运动的通道独立于血管通道的理由。
在普拉萨格拉斯“发现”普纽玛/气脉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解剖实验和理论传统共同起作用的方式。为了下文探讨方便,我们将他在整个过程中的思路总结为以下两条原则:
(1)将解剖中新发现的具有传导功能的生理结构与普纽玛/气相关联,作为普纽玛/气的通道(原则1);
(2)一套传导系统对应于一种功能和一种物质实体(原则2)。
四、希罗斐鲁斯:神经的发现与脉搏的精确化
希罗斐鲁斯与普拉萨格拉斯生活年代相似,是后者的学生。希罗斐鲁斯接续了普拉萨格拉斯的很多看法,[5]([20],pp.117-124)他自己所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则是发现了“神经”,[8]([20],pp.159-160、pp.250-259)他也因此常被称为“神经学之父”。这一发现有其历史偶然性,其中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是亚历山大里亚在托勒密一世(可能同样在他儿子托勒密二世)的时期,允许医生对犯人开展人的活体解剖活动(主要的史料来源是凯尔苏斯[Celsus])。([20],pp.139-153)希罗斐鲁斯在这段时间中所做的活体解剖实验(特别是对大部分颅神经所位于的后脑区域),使他能够第一次将神经系统从其他传导系统中区分出来,将“神经”的终端确认为连接于头部,而不同于终端为心脏的“脉”(ἀρτηρίαι)和血管(φλέβες)。由此希罗斐鲁斯第一次提出大脑而非心脏,才是感知和运动的中心,并指出其主要的“统治部分”是脑室。[22]([23],p.87)希罗斐鲁斯认为这类神经基本上与那些绳索状的、也就是之前被归为νεῦρα名下(筋腱、韧带等)的生理结构属于一类,只是它们有感觉和动力的功能。([24],p.32)因而从希罗斐鲁斯开始,νεῦρα的含义不只是韧性组织,而开始包括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神经”的含义。
我们认为,希罗斐鲁斯完全延续了其老师普拉萨格拉斯“发现”普纽玛/气脉的“原则1”,即,当他在解剖实验中分离出“神经”之后,他就将其作为普纽玛/气的通道。但认识到这点也首先取决于莱薇丝和赖斯(D.Leith)最近的修正,即正确地将希罗斐鲁斯那里的普纽玛/气的运动与神经运动紧密相连,而不是按照过去研究希罗斐鲁斯的权威学者冯·施达登的看法,将其与呼吸运动相联系。([20],p.258)莱薇丝和赖斯指出一段埃提乌斯(Aëtius)报告希罗斐鲁斯医学观点的重要证据(见《论自然哲学家的意见》[Placita Philosophorum]5.15.5)。在该段文本中,如果将“普纽玛/气的运动”的所指理解为呼吸运动,那么希罗斐鲁斯以“普纽玛/气的运动”区分动物与非动物,就成了以呼吸运动来区分动物与非动物——但这样是说不通的,因为这不仅会把胎儿排出在动物之外,也不符合当时已知的知识(例如亚里士多德在《论呼吸》[Περι Ἀναπνοῆς,Resp.], 1.470b9-10中就已经指出并非所有动物都有呼吸)。根据上下文更合适的理解是,将“普纽玛/气的运动”与“按照选择的运动”(ἡ κίνησις κατὰ προαίρεσιν,常译为“意愿运动”)联系,后者是希罗斐鲁斯用来区别动物运动与非动物运动的标准。([25],p.117,n.97)换言之,未出生的胎儿虽然已经有神经,但不能进行“按照选择的运动”,这种运动要等出生时吸入周围气体才能被首次激活。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呼吸是重要的,但它只是神经特有的“按照选择运动”的激活者,而并不与神经运动直接挂钩。([25],pp.116-117)
关于神经运动,希罗斐鲁斯区分了两类,对应于他所说的两类神经。一类是感觉神经(neura aisthetika,直译是“使感觉可能的神经”),另一类是“动力神经”(neura prohairetika,直译是“使选择可能的神经”,通常英译为motor nerves)。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都同意普纽玛/气是负责在感觉神经中进行传送的物质,但却对动力神经或“使选择可能的神经”的传送者是否为普纽玛/气有不同意见(索尔姆森[Solmsen]支持,[8]冯·施达登反对([20],p.257)([23],p.89))。同样基于对上面提到的埃提乌斯的段落,莱薇丝和赖斯指出索尔姆森在这点上更为正确,因为外界而来的普纽玛/气所激活的就是“动力神经”或“使选择得以可能的神经”;而冯·施达登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盖伦的选段则与讨论神经中是否有普纽玛/气无关。([25],pp.115-116)换句话说,通过莱薇丝和赖斯指出的这个段落,我们现在知道在希罗斐鲁斯那里,“普纽玛/气的运动”不是与呼吸运动有内在关联,而是与神经有关的运动;同时,也肯定了普纽玛/气不仅存在于感觉神经中,也存在于动力神经或“使选择可能的神经”中。因而,我们可以安全地说希罗菲洛斯延用了普拉萨格拉斯“原则1”,即,在有了新的生理结构发现——神经——后,将其运动与普纽玛/气的运动关联起来。
希罗斐鲁斯是否坚持了普拉萨格拉斯的“原则2”呢?从一些材料上看,他似乎完全背弃了这一点,因为他认为普纽玛/气不仅在神经中,也认为它在脉(ἀρτηρίαι)中和血液一起运行;([20],pp.264-267)也就是说,ἀρτηρίαι在普拉萨格拉斯那里被确认为单独走普纽玛/气的“普纽玛/气脉”,到了希罗斐鲁斯这里又成了气血共走的“气血脉”了。如果认为不断分离的清晰化过程是一种“进步”,那么希罗分罗斯在这点上似乎是一种倒退。但我认为背弃“原则2”并不是希罗斐鲁斯的出发点,只是他坚持“原则1”的一个后果。因为他坚持把普纽玛/气的传导系统划给了新发现的“神经”,才导致“脉”(ἀρτηρίαι)没办法再保持为普纽玛/气的专属通道。从后来的发展看,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很快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就将在加入神经系统的情况下,重新按照普拉萨格拉斯的两个原则重新安排整个人体的传导系统各自的物质和功能。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普拉萨格拉斯这里的普纽玛/气在“神经”(νεῦρα)和“脉”(ἀρτηρίαι)两条通路中运动,但并不表明他有对普纽玛/气的明确分类。[21,25]过去冯·施达登曾误导地提出,希罗斐鲁斯区分了“灵魂-普纽玛”和“非灵魂性普纽玛”,前者在神经中,后者在气血脉和心脏中;([20],pp.253-259)并且基于这点,冯·施达登继续提出希罗斐鲁斯持有一种关于“灵魂、灵魂能力、灵魂统治部分(hegemonikon)的限制性观念”,因为他将一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哲学家归给灵魂的能力(如生长、肺部和心脏的收缩扩张等)都交给了“非灵魂性普纽玛”,即“自然”。([23],p.90)但冯·施达登的观点有时代错置之嫌:之后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作出了“灵魂的普纽玛”(πνεῦμα ψυχικόν)和“生命的普纽玛”(πνεῦμα ζωτικόν)的区分,但在希罗斐鲁斯这里,还没有这样的意图。([25],pp.114-123)此外,冯·施达登的判断还基于一个可疑的隐含前提,即认为讨论感觉运动和意愿运动(或“按照选择的运动”)就一定是在讨论灵魂能力。然而,这条前提适用于亚里士多德13,却并不适用于希腊化早期的医生们。例如,在一份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伦敦匿名纸草(Anonymus Londinensis Papyrus)中,就有希罗斐鲁斯明确反对灵魂是医学研究对象的证言。[24]([25],p.114&n.88)
表3 希罗斐鲁斯生理学中普纽玛/气参与的生理运动及其传导系统(自制)
希罗斐鲁斯虽然作出了发现神经的巨大贡献,但在整个希腊化早期建立人体传导系统的过程中,他却更像是一个过渡角色。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这种过渡性体现在他发现“神经”后,因坚持“原则1”而无法兼顾“原则2”所造成的气血脉混杂的暂时后果上。但这里还要提及他作为过渡角色的另一体现,即希罗斐鲁斯人体传导路径之间并未形成连贯的系统。在他的传导系统之间,我们知道:(1)外部气体在吸入肺部进入胸部后,有一部分没有随胸和肺收缩所造成的呼气排出体外;([25],pp.119-120)(2)肺和心脏之间,由肺的气血脉(artery)和肺的血管(veins)联通;([25],p.119)(3)普纽玛/气所在的神经系统(包括两类神经)连接于大脑。但基于这三点,我们只能推测:呼吸活动剩余的普纽玛/气存于胸部,进入了肺的气血脉(artery)和肺血管(veins),被运送到了心脏;它们很可能是也在心脏发生了质变,成为了与脉搏运动有关的普纽玛/气。然而,心脏中的普纽玛/气是如何与大脑中(神经的终端)的普纽玛/气建立联系的,我们却找不到任何解释。这个工作要等到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来完成。
最后有必要提及希罗斐鲁斯对普拉萨格拉斯脉诊的继承和发展。他延续了普拉萨格拉斯开创的“脉搏自然化”传统,认为脉动不是病理性的;但是,希罗斐鲁斯却否认普纽玛/气有自己独立的运动,认为普纽玛/气只是跟随心脏的跳动而发生收缩和扩张(在这点上不同于普拉萨格拉斯,也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相应地,脉搏也就不是脉的运动的表征,而是心脏运动的表征。在脉搏理论上,他提出了更多进行精细描述的范畴。例如,除了用“舒张”(διαστολή)和“收缩”(συστολή)这种一般的“属”来描述脉搏,他还通过“种差”和生命的不同阶段来描述脉搏。
希罗斐鲁斯认为,有四或五个脉搏的“种差”,如节奏(ῥυθμός)、大小(μέγαθος)、频率(πυκνότης)或速度(ταχύς)以及激烈程度(σφοδρότης)(有的地方出现了第五项体量[πλῆθος])。([20],pp.273-287)有意思的是,在讨论脉搏的“节奏”时,他将其对应于生命的不同阶段,同时又借用同时代漫步学派亚里士多塞诺斯(Aristoxenus)的音步理论(metrical theory)来和脉搏跳动作类比。他将生命的阶段划分为婴儿、成年、盛年与老年四个阶段,各阶段的脉搏分别对应于四种格律:婴儿期的正常脉搏对应于短短格(pyrrhic,由两个短音节音步构成),成年期的正常脉搏对应于长短格(trochee,又称抑扬格,由一个长音音步加上一个短音节音步构成),壮年期的正常脉搏对应于长长格(spondee,由两个长音节音步构成),而老年期的正常脉搏对应于短长格(iambic,由一个短音音步加上一个长音节音步构成)。([20],pp.278-281)因而生命的生、成、壮、死,就能够通过各阶段正常脉搏“节奏”反映出来。据说希罗斐鲁斯还发明了一种便携的水钟或漏刻(κλεψύδρα,clepsydra),方便脉诊。([20],p.283&n.152,n.154)从他对脉搏“节奏”前所未有的关注来看,其为脉搏测量改进工具的说法,似乎也是可信的。
五、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血管-普纽玛/气脉(arteriai)-神经”三重经脉系统的形成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与活跃于前3世纪中期,通常认为他比希罗斐鲁斯年轻一代。他与普拉萨格拉斯一样也来自科斯岛,在允许活体解剖的几十年中,他也在亚历山大里亚做过活人解剖实验,是希罗斐鲁斯的学生和助手。他充分利用了希罗斐鲁斯对神经系统的理解,我以为,他同时也因为坚持普拉萨格拉斯一套传输系统对应一种物质的观点(“原则2”),所以最终形成了血管(φλέβες)、普纽玛/气脉(ἀρτηρίαι)和神经(νεῦρα)的“三重网络”(triplokia)生理系统。下面我将借助三个关键点,解释普纽玛/气学说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里的发展,以及他如何完成了人体三套经脉系统的建立。
第一个关键点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大大推进了以机械装置来理解生命体运动的面向。在机械与有机体之间进行类比是古代希腊是一种常见的解释方式,即便是持有自然目的论看法的亚里士多德,在解释动物的运动时,也不会认为使用机械类装置比有机体是不恰当的;相反,在《动物的运动》7,他就使用了自动剧场(automata)与动物的类比来对动物运动进行说明。[26]亚里士多德之后机械科学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对于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来说,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克特西比乌斯(Ctesibius,公元前3世纪最初几十年都生活在亚历山大里亚)发明的水泵机械(包括水管风琴中活栓的使用,见图1)的启发([27],pp.115-117、p.200)——加上同期解剖学对心脏瓣膜的知识——使他大胆地将心脏的工作方式类比为水泵,并认为心脏瓣膜类似泵阀,有阻止血液或普纽玛/气倒流的功能。[28](盖伦,《论希波克拉底与柏拉图的学说》(PHP)6.6.4-11)这种假说形成了一种对心脏推进力的全新看法,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脉搏解释。因为如果普纽玛/气从心脏左心室进入普纽玛/气脉类似泵阀机械力的推动,那么普纽玛/气脉就不仅不可能拥有自己主动独立的“自然运动”(如普拉萨格拉斯所认为的那样),而且是完全成为了一种被动的运动;同时,强力也就不再会像亚里士多德理解的那样被认为是反自然的,相反,机械学/力学形成的强力直接成为了自然机体运作机制的一部分。据盖伦报道,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认为普纽玛/气作为一种仿机械运动非常强劲有利,在身体中运动的速度甚至超过最强劲的风,([22],p.137)(盖伦,《论受影响的部位》(Loc.Aff.)5.3 (K.8.316))因而每次心跳才能够通过如此强力将普纽玛/气灌入到整个普纽玛/气脉的系统。除了将心脏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还将机械模型扩展到对消化运动的理解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再次说明了这一时期机械技术高度发展对理解生理机制的影响14。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或许认为,既然从心脏出发的普纽玛/气的运动能够作出仿机械运动的强力,那么联通到胃的普纽玛/气的运动也与机械运动类似。他将胃比作研钵,被强力推入胃部的普纽玛/气则类似杵把,而消化作用就是普纽玛/气产生的强力对胃中的食物进行截断和研磨的过程。([22],pp.136-137)
图1 克特西比乌斯的水管风琴中的活栓(valve)装置([27],p.159)
该装置启发了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解释心脏及其中瓣膜的功用
第二个关键点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坚持了以一套传导系统对应一种功能、一种物质实体的观念(原则2),最终完成了人体三套传导系统的安排。如上文所说,希罗斐鲁斯发现了神经,并将神经运动与普纽玛/气的运动紧密关联时,造成了脉(ἀρτηρίαι)作为血与普纽玛/气混合于一个通道的后果。但这一后果很快被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所克服,他的办法是对普纽玛/气进行分类。根据巴黎匿名纸草(Anonymus Parisinus)和盖伦的报道,([22],p.137,n.31)他将神经(νεῦρα)这种传导系统中的普纽玛/气称为“灵魂的普纽玛”(πνεῦμα ψυχικόν,或译为“精神之气”),其来源和功能都与希罗斐鲁斯所认为的一致,即它们的唯一源头是大脑(或大脑的脑膜),功能是传达感觉和意愿运动。而“脉”(ἀρτηρίαι)中的普纽玛/气,根据盖伦的报道,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则称之为“生命普纽玛”(πνεῦμα ζωτικόν,或译为“生命之气”),其源头被认为是心脏的左心室。
关于后者的功能,虽然现有材料中没有清晰说明,但学者推测很可能的是维持一些身体的基本生理现象,如消化。([24],p.46)这个推测从普纽玛/气进入体内转变为生命的普纽玛/气的过程看也非常合理。首先,埃拉西斯特拉图斯与前两位医生一样,也认为整个身体内部普纽玛/气的来源都是外界气体,它们唯一的途径都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体内。在由肺部吸入外界的气之后,它从肺部通过“血管状的脉”(vein-like artery)或称为肺血管(pulmonary vein)到达心脏,然后由心脏从其左心室泵进入“主脉”(aorta,由于都走普纽玛/气,也可以称为“主普纽玛/气脉”);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的普纽玛/气的性质发生了转变,成了“生命的普纽玛”,进而在心脏每一泵的强力之下,继续通过“脉”的传导系统被推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完成器官各部分的生命活动。除了这两种分别对应两类普纽玛/气的传导系统,血液及其所在的血管(φλέβες)网络是另一套传导系统,它们的功能是输送营养,使身体各部分正常生长,它们的中枢是心脏的右心室。这样,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就通过区分了“灵魂的普纽玛”和“生命的普纽玛”的不同类型,并将其分别对应于神经(负责感知和意愿活动)和脉(负责消化等),同时分别对应于脑和左心室的不同中枢,再加上比较无争议的血液-血管(负责营养)-右心室传导系统,完成了在“一种传导功能对应一种物质和一种功能”的原则下安排当时所知的所有人体传导系统的任务。他将这一系统称为“三重网络”(triplokia)。
表4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三重网络”经脉系统(自制)
第三个关键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通过发明一些概念,如“不可见的生命管道”“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miniscule anastomoses),第一次试图解决各经、脉、血系统之间的连接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可见的生命管道”的概念?原因是在他所坚持的“一脉一功能一实体”观念下,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认为疾病的肇因应当是各系统之间出现交叉污染,如血液进入了普纽玛/气脉或神经。但如果各系统完全分而并行,血液是营养的唯一来源,经脉自身如何获得营养的问题就无法解释。因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提出了存在“不可见的血管”。([22],p.133)我们猜测他的思考逻辑仍然遵循了物质和功能一一对应的原则,即如果某一套系统中需要该项功能,那就必然有承担该项功能的系统和物质。
因此,既然普纽玛/气脉和神经脉需要血管中的血液来提供营养,那么普纽玛/气脉和神经脉中一定有血管;但解剖中并没有看到普纽玛/气脉和神经脉有血色,因而它们中的血管一定细小到肉眼不可见的程度,也就是“不可见的血管”。根据同样的思维方式,他也提出普纽玛/气脉和血管中一定有“不可见的神经丛”,否则气脉和血就无法获得易感性(sensitivity)。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还提出了“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这是为了解释普纽玛/气脉和神经脉末端的营养供应问题。因为经脉的末端被称为“简单物”(ἁπλός),即不可再分之物,因而就无法再在其中分出“不可见的血管”来解释末端的营养输送问题了。但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认为,经脉末端的营养获得可以通过“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从毗邻的血管末端(毛细血管)直接获得。([21],p.260)这种“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普遍存在于不同经脉之间,例如,脑膜上既有颈脉(carotid arteries)的末端——普纽玛/气从心脏左心室被压入到这里——又是神经的发源处,因而在脑膜的位置,颈脉末端中的普纽玛/气就可以通过“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转移到神经的末端。
根据我们前面所说的,颈脉通过主脉(aorta)连接于心脏左心室,是生命的普纽玛/气(或“生命之气”)的通道,而连接于脑膜的神经是灵魂的普纽玛/气(或“灵魂之气”)的通道,因而很可能正是在脑膜通过“不可见的微小吻合口”的接触中,发生了前一类普纽玛/气向后一类普纽玛/气的转变。
正如莱思(D.Leith)所说,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三重网络”理论,并不是一种描述人体最终由什么构成的元素理论,而是一种试图在感觉以下层面对血管、气脉、神经和器官如何相互作用进行描述的理论。[21]与希罗斐鲁斯相比,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里各个传导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楚了许多。在希罗斐鲁斯那里,呼吸只是吸入气体到肺和胸,在胸部剩余的气体可能进入了心脏;但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则建立了从肺和胸到心脏左心室,再通过整个普纽玛/气脉到达各器官的关联。又如,在希罗斐鲁斯那里,我们不太清楚外部气体如何变成神经系统中有传输感觉和意愿运动的普纽玛/气;然而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里,我们看到他为普纽玛/气脉系统中与神经系统中的两种普纽玛/气可能发生在脑膜上的物质交换,发明了新的概念。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在后世被看作希腊脉诊发达的代表医生,这主要缘于艺术史上对一则轶事的不断描绘,即叙利亚国王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 Nicator,统治期为公元前305-前281)的大儿子安条克(Antiochus)因爱上自己年轻的继母斯特拉托尼库斯(Stratonic)又无法表达而日渐消瘦,最终是希腊医生埃拉西斯特拉图斯通过脉搏,诊断出了他不为人知的激情。但实际上,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在脉搏理论上在希腊并未成为权威,他认为“脉”在正常情况下只走普纽玛/气而不走血且连接到左心室的观点,后来成为了盖伦主要的批评对象,盖伦认为其不符合解剖事实,并提出要回到脉中气血同走的希罗斐鲁斯的观点上去(见盖伦,《脉是否自然地含有血液》)。从表4中,我们似乎也可以预见,从系统连通上的需求出发,有可能逼迫医生再次持有脉中气血同走的观点。
无论如何,古代希腊对于人身体生理结构的关注,在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研究方法上,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医学也很大程度借鉴了当时希腊化时期的机械学,尤其是气动力学(pneumatics)的知识。他将机械装置和人有机体进行类比,认为前者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后者。这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机械的(mechanisitic)解释策略”。虽然这种策略后来成为了盖伦主要的靶子(如在《论自然官能》中),但盖伦也不得不承认诉诸机械论,是希腊医学中不同于目的论(teleological)解释和物理主义(materialistic)解释之外的第三条路径。([27],p.200)
六、余论:解剖生理学大发展后的普纽玛/气理论样态
古代希腊的解剖学生理学,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前3世纪的几十年间,经由普拉萨格拉斯、希罗斐鲁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而达到巅峰。此后,随着活人解剖的禁止和解剖活动的整体锐减,解剖学生理学重要的新发现也减少了。与此相伴随,希腊化时期的普纽玛/气学说开始进入到了一种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大胆的理论探索阶段。
阿斯克莱皮亚德斯(Asclepiades)(活跃于前2世纪晚期到前1世纪早期)是第一个在罗马建立起理论医学权威的人。在他这里,我们看到了解剖生理学与希腊化时期流行的伊壁鸠鲁哲学的创造式结合。一方面,他对身体中普纽玛/气的解释,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都完全基于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的框架:例如他会用两阶段来解释普纽玛/气在体内的运动(第一阶段在肺与心脏,第二阶段在脑部);同样他给出了一套统一的关于呼吸和普纽玛/气脉运动的解释;再者他也同样喜欢使用机械类比,如说肺就类似于漏斗,([21],p.141)整个呼吸过程就是一个物质精细化和精选过程,并且从呼吸之气到普纽玛/气脉之气的转化也是机械式的过程。但另一方面,他解释普纽玛/气运动背后的流体动力时,使用的则是伊壁鸠鲁式物理学(虽然代之以他自己发明的术语onkoi和“虚空空隙”,分别对应于伊壁鸠鲁物理学中的原子与虚空)。此外,他对灵魂的看法也完全是一种伊壁鸠鲁式的灵魂论。([22],p.141、pp.138-151)
伪亚里士多德著作《论普纽玛/气》(Περὶ πνεύματος,De Spiritu)15反映的是漫步学派在解剖生理学大发展之后,基于新的医学知识来整饬亚里士多德的普纽玛/气理论的兴趣。[29]这部作品中出现了生命活动和灵魂活动对应不同种类的普纽玛/气的情况。在上面两节我们提到,虽然希罗斐鲁斯明确区分出了普纽玛的两条通路(普纽玛/气脉与神经脉),但是是埃拉西斯特拉图斯才开始在概念上区分与这两条经脉对应的普纽玛/气的不同类型。厘清这点,那么以不同的“生命的普纽玛”(生命之气)与“灵魂的普纽玛”(精神之气)来解释生命现象的作品,理论上都应当不会早于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尤其是“灵魂的普纽玛”,基本可以确定为一个后起概念。([25],p.99)因而我们在《论普纽玛/气》中遇到用“灵魂的普纽玛”时,就基本可以肯定这是托名亚里士多德的伪作,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漫步学派在用当时流行的一些概念整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其中出现的三重网络系统(普纽玛/气脉系统、血管系统、骨骼与神经系统),也更加强了这一判断。
另外一个独特的学派,是医学生理学大发展之后四个世纪(即公元1-2世纪)、在小亚细亚出现的普纽玛/气论派(οἱ Πνευματικοί),他们也是唯一一个因普纽玛/气而得名的医学学派,学派的创立者被认为是阿特纳奥斯(Athenaeus of Attaleia)。总体看来,普纽玛/气论派的看法与在亚历山大里亚得到蓬勃发展的解剖生理学传统影响下的普纽玛/气的理论非常不同。它们的核心议题是平衡、预防与养生,很像是对更加古老的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传统的复兴,只是对他们来说,混合和平衡的诸元素不是希波克拉底著作中的火、气、水、土,而是冷、热、干、湿。([30],p.209)这可能是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元素理论的影响。
在四个世纪前的解剖生理学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一以平衡为理解身体与疾病主要方式的传统或许一直作为“暗流”存在,而到公元1世纪,出现了复兴的新形态。普纽玛/气论派这里,我们能看出他们对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的吸收,如他们认可神经的功能,也在对普纽玛/气进行分类时分出心脏-气脉性的普纽玛/气。但仔细考察却发现,这些内容并没有在解释中起到实质作用。
例如,虽然运动和感知的传送功能在名义上被归给了神经,但实际上这些功能似乎是由被称为“构成性普纽玛/气”来完成的——这是他们特有的普纽玛/气的概念。“构成性普纽玛/气”出现在各部分的实体以及在每部分特有的混合中,但它们不是惰性物质,而是主动的原因或执行者,还可能与理智或灵魂的中心相连。([30],p.208、215)又如,他们有一种普纽玛虽然叫作“心脏-脉的普纽玛/气”(cardio-arterial pneuma),但它不像在亚历山大里亚医生那里那样被认为与特定的脉相关,也不与特定的来源相关,其功用还是平衡冷热。基于种种迹象,我们似乎可以说普纽玛/气论派最主要的理论基础,还是以平衡为中心的身体和疾病观念,而异于亚历山大里亚建立起来的以传导系统为中心的身体和疾病观念。在以平衡为中心的身体和疾病观念下,他们也能够发展出了一套异于基于传导系统建立起来的另一种别脉法。例如,普纽玛/气论派认为,天气与气候的知识为医学之必需。天气和气候,以及毒药和药物,都会通过改变体内干、湿、冷、热的混合而影响人的身体的得病和疾病治疗;同时,只要对身体干、湿、冷、热造成的影响,就都能够通过检查脉搏(其性质之盈亏)而获知。因而,他们的脉诊也就是围绕外界因素所改变身体干、湿、冷、热混合在脉搏上的表征而进行的。
最后,我们也不打算将希腊化时期普纽玛/气理论的代表斯多亚学派纳入这条“生物学-医学解剖的普纽玛/气理论”的线索。虽然在斯多亚哲学中——斯多亚学派始于前4世纪晚期,在之后一个世纪到达理论巅峰,其影响力则一直持续到公元2世纪之后——普纽玛/气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仔细考察他们的普纽玛/气理论,就会发现他们选择普纽玛/气作为某些功能的因果性基础,完全是出于哲学内在的原因,几乎与本文讨论的医学生理学发展的影响无关。例如,他们将普纽玛/气扩展到解释整个宇宙,认为普纽玛/气是“神”活动的中介,宇宙的普纽玛/气就是宇宙灵魂,即努斯/理智;而个体灵魂是宇宙灵魂的一小部分,其普纽玛/气既使植物和动物生长,也使感觉和理智成为可能;同时,他们也将普纽玛/气区分为灵魂的和物理的两类,分别对应于“灵魂”和“自然”等等。[31]我们不将斯多亚派的普纽玛/气理论作为受本文所讨论的医学生理学大发展影响的理论形态来看待。相反,在本文前面的部分我们还提示过,过去将早期希腊化医生在普纽玛/气理论上的贡献,立刻作为斯多亚的普纽玛/气的理论的准备和先驱的做法,有失偏颇。
更多的研究材料的整理、更合理的理论发展重构、更确切中文对应概念的选择,使我们如今可以更清晰、更接近真实地理解从亚里士多德,到他同时代及希腊化早期的医学生理学发展。这是我们过去了解非常有限的和充满了误解和猜想的部分。本文所开展的这项跨哲学与医学史的工作,能够为理解希腊化时期身心问题的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基础。另外,这些医学生理学发展与哲学的互动,甚至反映出了与近代早期哲学家非常近似的理论和实践旨趣,因而这一图景未来也会有助于我们建立希腊化哲学与近代早期哲学的连续性。同时,这一工作也会是我们开展中国古典医学与希腊医学比较研究,特别是气论和经脉理论比较研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Lloyd,G.'Pneuma between Body and Soul'[J].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2007,13:S135-146.
[2] 安东尼·朗.希腊化哲学--斯多亚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派[M].刘玮、王芷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3] Steckerl,F.The Fragments of Praxagoras and his School[M].Leiden:Brill,1958.
[4] Lewis,O.Praxagoras of Cos on Arteries,Pulse and Pneuma[M].Leiden;Boston:Brill,2017.
[5] Coughlin,S.,Leith,D.,Lewis,O.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M].Berlin:Topoi,2020.
[6] 劳埃德.希腊科学[M].张卜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7] Lloyd,G.'Diogenes of Apollonia:Master of Ducts'[A],Sassi,M.M.(Ed.) La Construzione del Discorso Filosofico Nell’etàdei Presocratici/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the Presocratics[C],Pisa:Edizioni Della Normale,2006,237-257.
[8] Solmsen,F.'Greek Philosophy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Nerves'[J].Museum Helveticum,1961,18(4):169-197.
[9] Barnes,J.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sixth printing,with Correction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10] Rapp,C.,Primavesi,O.Aristotle’s DeMotu Animaliu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20.
[11] 亚里士多德.论动物的运动[M].刘玮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12] Jaeger,W.'Das Pneuma im Lykeion'[J].Hermes,1913,48(1):29-74.
[13] Solmsen,F.'The Vital Heat,the Inborn Pneuma and the Aether'[J].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1957,57:119-123.
[14] Nussbaum,M.C.Aristotle’s De Motu Animalium.Text with Translation,Commentary,and Interpretive Essay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8.
[15] Freudenthal,G.Aristotle’s Theory of Material Substance:Heat and Pneuma,Form and Soul[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6] Berryman,S.'Aristotle on Pneuma and Animal Selfmotion'[J].Oxford Studies in Ancient Philosophy,2002,23:85-97.
[17] Bos,A.P.The Soul and Its Instrumental Body:AReinterpretation of Aristotle’s Philosophy of Living Nature[M].Leidon/Boston:Brill,2003.
[18] Corcilius,K.,Gregoric,P.'Aristotle’s Model of Animal Motion'[J].Phronesis,2013,58(1):52-97.
[19] Morel,P.M.'Voluntary or Not?The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MA 11'[A],Rapp,C.,Primavesi,O.(Eds.)Aristotle’s De Motu Animalium[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20.
[20] von Staden,H.Herophilus:The Art of Medicine in Early Alexandri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1] Leith,D.'Erasistratus’Triplokia of Arteries,Veins,and Nerves'[J].Apeiron,2015,48:251-262.
[22] Leith,D.'The Pneumatic Theories of Erasistratus and Asclepiades'[A],Coughlin,S.,Leith,D.,Lewis,O.(Eds.)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C],Berlin:Topoi,2020,131-156.
[23] von Staden,H.'Body,Soul and Nerves:Epicurus,Herophilus,Erasistratus,the Stoics,and Galen'[A],Wright,J.P.,Potter,P.(Eds.) Psyche and Soma.Physicians and Metaphysicians on the Mind-Body Problem from Antiquity to Enlightenment[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79-116.
[24] Leith,D.'Herophilus and Erasistratus on the Hegemonikon'[A],Inwood,B.,Warren,J.(Eds.) Body and Soul in Hellenistic Philosophy[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0,30-61.
[25] Lewis,O.,Leith,D.'Ideas of Pneuma in Early Hellenistic Medical Writers'[A],Coughlin,S.,Leith,D.,Lewis,O.(Eds.) 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C],Berlin:Topoi,2020,93-130.
[26] Berryman,S.'Ancient Automata and Mechanical Explanation'[J].Phronesis,2003,48:344-369.
[27] Berryman,S.The Mechanical Hypothesis in Ancient Greek Natural Philosoph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8] Harris,C.R.S.The Heart and the Vascular System in Ancient Greek Medicine-From Alcmaeon to Gale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29] Lewis,O.,Gregoric,P.'The Context of De Spiritu'[J].Early Science and Medicine,2015,20:125-149.
[30] Coughlin,S.,Lewis,O.'Pneuma and the Pneumatist School of Medicine'[A],Coughlin,S.,Leith,D.,Lewis,O.(Eds.) 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C],Berlin:Topoi,2020,203-236.
[31] Hensley,I.'The Physics of Pneuma in Early Stoicism'[A],Coughlin,S.,Leith,D.,Lewis,O.(Eds.) The Concept of Pneuma After Aristotle[C],Berlin:Topoi,2020,171-202.
【注释】
1 如希罗斐鲁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Erasistratus)都明确表示过,灵魂并不是医学应当研究的议题,很可能是从阿斯克莱皮亚德斯(Asclepiades)的时代(即前2世纪晚期和前1世纪早期)开始,我们才在一些医学学派中出现了有关灵魂的理论。
2 鲁弗斯说,ἀρτηρίαι此前的含义:1.有时被等同于φλέβες(这个词可指身体中任一通路);2.有时等同于aortai(这个词在不同人那里含义又不一样,亚里士多德用它表示心脏中像筋一样的血管,并非中空,末端连接到骨骼;普拉萨格拉斯用它表示“厚的脉”;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则用它表示“主[气]脉”);3.有时是“普纽玛/气的通道”(πνευματικὰ ἀγγεῖα,pneumatic vessels;4.有时是“通路”(σήραγγας,passages),不是普纽玛/气的专属;5.有时是“腔”(κενώματα,cavities);6.更晚的时候,开始被等同于neura(这里是指希罗斐鲁斯发现“神经”后,neura所包含的“神经”的含义)。(《论人体不同部分之名称》,括号中的解释为作者所加)。
3 例如,阿波罗尼亚的第欧根尼在解释听觉时,将气体通过耳朵到达脑部的通道也称为φλέβες。劳埃德指出,第欧根尼的φλέβες中的物质是血液、从外部呼吸作用来的气、湿等的混合,它们共同成为感知、快乐和意识等的物理基础,他同时指出第欧根尼关于φλέβες的一系列说法是亚里士多德之前最为详尽的φλέβες的讨论。此外,在柏拉图那里,呼吸的气体似乎也是在φλέβες中与血液一起流动的。(《蒂迈欧》,79a5-e9)
4 本文中《论动物的运动》的希腊文版本使用普利马维希(O.Primavesi)的最新校勘本,参考莫里森(B.Morison)的英文翻译和刘玮的中文翻译。若有个别句子使用不同于普利马维希的希腊文校勘本,或中文译文有改动,都会在文中或注释中指出。
5《论动物的运动》7仅有701b15-16一处提及普纽玛,从上下文看很可能是抄传过程中注文混入正文。
6 刘玮将这三种运动译为“自愿运动”“不(ἀ-)自愿运动”和“非(οὐχ)自愿运动”。但“非自愿运动”听上去像是“自愿运动”的对立面,因而从逻辑上说应该包含ἀ-和οὐχ两种情况;若只用作对其中一种情况的翻译,容易造成误解。我的译法是一贯地将“ἀ-”翻译为“无需……”(或“无……”),例如ἀκουσία是“无需意愿的(运动)”,又如ἀβίαστος是“无需强力的(运动)”。而οὐχ……从亚里士多德给出的例子(睡眠、睡醒、呼吸)看,都是完全无涉意愿的情况,因而我译为“无关意愿的(运动)”。我将“反……”(或“违背……”)保留给“παρὰ……”,如“反(或违背)逻各斯的”(παρὰ τὸν λόγον),“反(或违背)自然的运动”(ἡ παρὰ φύσιν κίνησις)等;同时,与此相对的概念“κατὰ……”,我都译为“按照……”,如“按照自然的运动”(或简化为“自然运动),“按照选择的运动”等。
7 在公元前1世纪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编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出现前,《论动物的运动》在希腊化时期都没有直接流传的证据,这也是过去学界忽略希腊化早期医学中普纽玛/气的探讨与亚里士多德论动物的运动中对普纽玛/气的讨论的关系的原因。但没有直接的文本流传证据,并不意味着亚里士多德对普纽玛/气和身体层面不同运动类型的讨论实际上没有对他同时代及之后的医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相反,在我们之后的讨论中,我们将明显地看到这种影响,或者说,我们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为建立这种思想的连续性提供有力证据。
8 这一说法见盖伦《论别脉》(De dign.Puls)(莱维斯编,残篇12;比较残篇13-14)。莱薇丝令人信服地说明,虽然在普拉萨格拉斯称ἀρτηρίαι为普纽玛/气的专属工具这点上,我们只有来自盖伦的材料,但由于盖伦是在不同作品、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提到这一观点的,甚至有一处还是批评普拉萨格拉斯这种说法在诊断上的矛盾,因而我们基本可以将盖伦的这一报道当作普拉萨格拉斯本人的看法。
9 这里采用了法库哈森(A.Farquharson)的校勘,他根据的拉丁本G回推这里希腊词应为ἑλκτιηκὴ,但抄本ω写作βίαιτικὴ,普利马维希的校勘是根据抄本ω改作βίαι <ἑλκ>τικὴ。(见普利马维希对该句的校勘记)这里法库哈森的校勘似乎更加合理,因为ἑλκτιηκὴ(“拉动者”)不仅与ὠστικὴ(“能推者”)形成很好的搭配,文义也更通顺,即整句话说的是,无论是器官的缩小与扩张,还是普纽玛作为推动者或者拉动者,都不是强力使然,这样这句话才能作为对普纽玛的“自然”的说明。相反,若采用抄本ω写作βίαιτικὴ(“能产生强力者”)和普利马维希的βίαι <ἑλκ>τικὴ(通过强力的推动者),那么普纽玛/气的“自然”就都包含“借助强力”去推动和拉动,这与亚里士多德一向将“出于自然的运动”和“借助强力的运动”相对应就矛盾了。与此相反,莫瑞森(B.Morrison)的英译和刘玮的中译这里都用的是普利马维希的校勘(即βίαι <ἑλκ>τικὴ)。
10 例如在《伊利亚特》22.425中形容安德罗马克预见赫克托尔之死时心脏的跳动,《斐德若》251d形同极度痛苦的灵魂,与青年的美分离,跳动地像发烧时的脉搏。
11 在普拉萨格拉斯之后,脉搏都被作为自然的正常的现象。但术语上还有流动。据盖伦的报导,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又回到了用σφυγμός指不正常的和不自然(如发烧、发炎)时的脉象。但这遭到了盖伦的强烈反对,盖伦认为应当回到普拉萨格拉斯确定的传统上去。(盖伦,《论别脉》4.2[K.8,716,5-13])
12 莱薇丝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基于普拉萨格拉斯现有残篇,唯一可以安全确定为普纽玛/气的来源的只有呼吸,而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还包括皮肤表皮发生的蒸腾作用--因为关于蒸腾作用和内部产生的蒸气作为普纽玛/气来源的证据很弱--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普拉萨格拉斯相信有“内生的普纽玛/气”。
13 例如在《论灵魂》中,当亚里士多德首先报告前人关于灵魂的看法时,他说,“他们所有人,可谓都将灵魂按照如下三种特征定义:运动、感知和非实体。”(《论灵魂》1.2,405b11-12)
14 在此之前,消化运动是被理解为一种类似于生物化学运动,而非纯粹机械式的物理运动。例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消化作用被理解为内在的生命热对食物的分解作用。在他之前的医生,无论是普拉萨格拉斯和希罗斐鲁斯,也都不会认为普纽玛/气的运动与消化有关。
15 De Spiritu这部作品的英文译名是On Breath,因而中文名也被译为《论呼吸》;但这容易与亚里士多德在《自然诸短篇》(Parva Naturalia)中的一篇Περι Ἀναπνοῆς (On Respiration)相混淆因而我们将其译为《论普纽玛/气》。这部作品中的术语、解剖学和生理学(例如作者关于neura,脉搏)等的看法,都表明这是前3世纪早期的医学知识,因而这部作品的年代也划定在前4世纪晚期和前3世纪早期。
原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年第6期。引用请参考原文及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