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提要:"一带一路"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对沿线国家而言,共建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白俄罗斯是与我国共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保障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取得互利共赢的成果,对白俄罗斯的宗教因素及其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在概述白俄罗斯宗教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代白俄罗斯的宗教发展态势与宗教政策,并从宗教信仰格局、民族宗教关系、宗教法治程度、政教关系情况、宗教教派矛盾等维度评估该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存在的宗教风险程度。
白俄罗斯共和国,简称白俄罗斯,领土面积约为20.7万平方公里,人口达950万(截至2017年底)。主要民族为白俄罗斯族,少数民族主要有俄罗斯族、波兰族、乌克兰族和犹太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白俄罗斯具有基督教(东正教,旧礼仪派,天主教,新教)和非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多种信仰形式。该国地处东欧内陆与多国接壤,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要素。白俄罗斯作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是与我国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有效对接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保障我国 “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过程中取得互利共赢的成果,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协调与合作,巩固两国全面务实合作的社会基础,分析白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格局及宗教发展态势,认识宗教因素的变量作用及其带来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1
一、白俄罗斯宗教历史溯源
从发生学意义来看,在10世纪接受基督教之前,该地居民的世界观同其他印欧民族的多神信仰极为相似。10世纪末,基督教在东欧地区(包括基辅罗斯)得到传播,白俄罗斯的全部领地几乎都处在基辅罗斯境内,居民被斯拉夫化,尊奉东正教信仰。基辅罗斯瓦解后,10世纪末至11世纪在白俄罗斯土地上出现了几个独立的公国,其中最著名的则是波洛茨克公国,这也是东欧最早的基督教中心。11—12世纪,在波洛茨克兴建了诸多至今仍闻名于世的教堂。2基督教在白俄罗斯得以发展与12世纪启蒙者叶夫罗西尼亚·波洛茨卡娅和基里尔·图罗夫斯基的贡献密不可分。
在13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白俄罗斯是立陶宛公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领地。立陶宛公国的建立加速了独立于莫斯科教区的东正教都主教出现。与东正教相比,天主教在立陶宛公国的传播相对更晚一些。31569年,出于政治因素考虑,卢布林合并导致在东欧政治版图上出现了新的国家—“两国人民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此后,波兰当局开始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东斯拉夫人殖民化,并使其转信天主教,从而加强了天主教在波兰和立陶宛公国的地位。而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关系在东仪天主教、合并派问题中凸显出来。
16世纪,立陶宛公国的贵族阶层接受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开始了反天主教的社会政治运动,最初发展形式为路德教。除基督教外,14—15世纪,众多西欧的犹太难民前往立陶宛公国避难,他们主要聚居于明斯克、奥尔沙、布雷斯特和莫吉廖夫等城市,这导致在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出现了诸多大型的犹太社区。同时,由于金帐汗国内部纷争,立陶宛公国接收了骁勇善战的蒙古-鞑靼人,信仰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移民也开始在白俄罗斯中部和西部定居。随之,清真寺散落该地。4
19世纪上半期,白俄罗斯被划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并入俄罗斯帝国后,强制波兰化被终止,东正教处于信仰格局的主导地位。当时白俄罗斯有五个东正教教区:格罗德诺、明斯克、莫吉廖夫、立陶宛(复盖维尔纳和科夫诺省)和波洛茨克。20世纪,白俄罗斯先后经历了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卫国战争、多次建国5,白俄罗斯不利的地缘政治因素与艰难的民族国家形成历程使得不同社会时期对宗教的态度或亲善,或扬弃。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关于教会与国家和学校相分离》法令颁布(1918年1月23日),削弱了东正教教会在社会中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白俄罗斯的东正教神职人员以及其他教派的神职人员受到镇压,教堂被迫关闭。苏联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无神论,宗教政策的制定须服从于官方意识形态的指令。这种状态直到1988年被戈尔巴乔夫与全俄牧首的会面打破。白俄罗斯经历了艰难的国家形成时期,1991年,首次在其历史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上述政治-社会和宗教-文化因素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白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格局形成。
二、白俄罗斯宗教信仰现状
(一)信教人口情况
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现象,它使个人以及社会群体能够超越经验现实,寻求与超验的神圣存在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目的与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后,许多白俄罗斯居民开始在宗教中找寻新的道德价值观,自称为信徒的人数增加。1987年,白俄罗斯信徒数量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时隔十年,根据1997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49.4%人口选择了“是的,我相信上帝”。根据白俄罗斯共和国宗教与民族事务管理机构提供的数据,在2000—2015年期间,60%—70%的白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宗教信仰团体。其中,东正教教徒占信徒总数86%,天主教12%,新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巴哈伊教等其他信仰团体2%。6可见,20世纪末,白俄罗斯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宗教信仰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之信众人数大幅增加。
(二)宗教组织情况
当代白俄罗斯宗教组织的活跃程度可通过1991—2015年间白俄罗斯共和国宗教与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对已注册宗教团体数量统计的官方数据得以证明。
表1 1991—2015年白俄罗斯共和国注册的宗教团体数量分布
宗教组织名称 |
已注册宗教团体数量(截至2015年1月1日) |
||||||||||
1991 |
199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东正教 |
603 |
938 |
1399 |
1431 |
1473 |
1509 |
1545 |
1567 |
1594 |
1615 |
1643 |
旧礼仪派 |
23 |
32 |
33 |
32 |
32 |
32 |
32 |
33 |
33 |
33 |
33 |
罗马天主教 |
222 |
372 |
440 |
457 |
467 |
470 |
475 |
479 |
483 |
488 |
491 |
拉丁-天主教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希腊-天主教 |
11 |
13 |
14 |
14 |
14 |
15 |
15 |
15 |
15 |
15 |
|
改革教会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路德教 |
5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
福音派浸信会 |
108 |
192 |
267 |
268 |
269 |
272 |
275 |
286 |
287 |
287 |
288 |
约翰派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新使徒教会 |
17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
长老会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福音派基督教会 |
119 |
311 |
493 |
494 |
500 |
501 |
505 |
512 |
517 |
520 |
522 |
全福音派基督教会 |
21 |
54 |
54 |
54 |
55 |
55 |
55 |
59 |
59 |
59 |
|
基督教使徒会 |
8 |
9 |
9 |
9 |
9 |
9 |
10 |
10 |
10 |
10 |
|
基督会 |
6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
弥赛亚会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
12 |
34 |
74 |
73 |
72 |
72 |
72 |
73 |
73 |
73 |
73 |
耶和华见证会 |
11 |
26 |
26 |
26 |
26 |
27 |
27 |
27 |
27 |
27 |
|
摩门会 |
3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犹太宗教 |
3 |
10 |
29 |
29 |
29 |
30 |
35 |
36 |
42 |
38 |
38 |
进步犹太教 |
5 |
17 |
17 |
17 |
16 |
17 |
17 |
10 |
14 |
14 |
|
穆斯林宗教 |
2 |
20 |
24 |
24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巴哈伊教 |
3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
克里希纳斯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 |
1 |
1 |
1 |
1 |
1 |
1 |
2 |
2 |
2 |
||
总计 |
1092 |
2009 |
2953 |
3003 |
3062 |
3106 |
3162 |
3210 |
3251 |
3280 |
3314 |
资料来源:Сведения о динамике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и количестве зарегистрированных религиозных общин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ы аппаратом Уполномоченного по делам религий 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白俄罗斯共和国宗教和民族事务管理机构提供的“关于宗教团体已登记注册数目的动态信息”)
截至2015年,白俄罗斯共和国共有25个宗教派别申请注册,已注册宗教团体总数为3314。上表数据表明当代白俄罗斯宗教组织之多,同时也显示出基督教成为该国基本的信仰取向。白俄罗斯东正教会(以下简称“东正教会”)是白俄罗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宗教组织,现有11个教区,1643个宗教团体,1315座东正教堂,31所修道院,5所宗教学校以及400余所星期日学校。随着宗教组织数量的增加,东正教会成为白俄罗斯境内最活跃的传统宗教团体,在白俄罗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亦逐渐加大。旧礼仪派是正统东正教的一个分支,17世纪在白俄罗斯开始出现。现有33个宗教团体,维捷布斯克州是该教派的信仰中心。
罗马天主教会在白俄罗斯信仰格局中处于第二位。几个世纪以来,天主教会对白俄罗斯居民的价值观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国家发展建设的关系正在逐步加强。现有4个教区,491个宗教团体,462座教堂。目前,白俄罗斯400余名神职人员中有近200人是外国公民(截至2015年1月1日)。因此,对于罗马天主教会来说,本国神职人员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1596年布列斯特合约导致了希腊天主教会(也称东仪天主教会)的存在。教会保留了东正教会的组织机构和等级体系,以及在祈祷仪式上使用教会斯拉夫的传统,但承认罗马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效忠罗马教皇。截至2015年,该国共有15个东仪天主教团体,5座东仪天主教堂。青年一代在希腊天主教会复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表数据显示,白俄罗斯现有新教教派13个,宗教团体共计1037个,其中信众最多的教派是福音派基督教会(522个宗教团体),全福音派基督教会(59个宗教团体),福音派浸信会(288个宗教团体),基督复临安息日会(73个宗教团体)。由此可见,与传统教派相比,新教信仰形式更容易被当代社会所接受,发展突飞猛进。
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社会各界对伊斯兰教关注日增。白俄罗斯现有24个逊尼派团体,1个什叶派团体,6所清真寺。此外,近年来白俄罗斯犹太居民数量下降,但这并没有阻碍犹太教宗教团体的发展进程。目前现有登记的犹太教宗教团体总数为52个,其中犹太宗教为38个,进步犹太教为14个。
三、当代白俄罗斯宗教发展态势
(一)宗教复兴运动
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掀起民主化热潮,白俄罗斯共和国给公民在宗教自决领域的广泛自由,这导致了宗教复兴现象的出现。宗教复兴的表现之一是宗教教派数量的显著增加。随着宗教组织规模增大,它们如何与国家和社会建立关系?理想的情况是,国家与信徒之间以及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合作和相互尊重为基础,这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规范。
由于文化和历史因素影响,白俄罗斯宗教情况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多信仰性质。传统主义作为该国宗教信仰的主要趋势,在传统宗教的复兴中得以表达。传统宗教存在于白俄罗斯领土上历史久远,并对该国精神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其中最普遍的信仰派别是东正教和天主教。传统宗教在该国西部和中部地区活动极为活跃,在布列斯特(662),明斯克(592)和格罗德诺(445),戈梅利(332)和莫吉廖夫(213)地区的宗教组织数量最多。
现代主义则通过非传统宗教组织的传播得以表现。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非传统宗教主要包括新教及其宗教组织。与东正教和天主教相比,新教组织具有更大的思想灵活性和组织活力。加之其对白俄罗斯社会经济、文化及其现代问题予以更多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宗教组织数量增长了近4倍。此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正在发展,发展渠道之一即是各种民族宗教运动和宗教组织的出现。
(二)区域宗教信仰程度差异显著
影响当代白俄罗斯宗教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领土动态。白俄罗斯为地处东欧的内陆国家,东、北两个方向与俄罗斯接壤,向南与乌克兰为邻,向西则与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毗邻。为了更好地表示区域范围内的宗教信仰程度,在此将白俄罗斯各区域的宗教认同进行比较。在毗邻波兰的赫洛德纳地区,认为自己是信徒的受访者人数比例为58%;在白俄罗斯-俄罗斯边境地区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在维捷布斯克地区,认为自己是信徒的受访者人数比例为19%。7与波兰接壤的西部地区的信徒人数比例比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的信徒人数比例高达三倍之多。
上述数据说明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程度不同,反之宗教组织对不同地区的宗教影响程度亦不同。由于西部地区的宗教组织活动更加活跃,它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比东部地区大四倍。如布列斯特地区,居民宗教信仰程度高达57%,宗教在当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主要作用,成为这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现象之一。
(三)非宗教组织数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自由主义被引入白俄罗斯公众意识领域,导致新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传统文化和宗教意义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增加。部分居民在思想和道德上不再倾向于把教会作为“我”和想象中的神圣存在之间的必要中间人。由此,社会历史条件变化使得白俄罗斯非宗教性质的社团组织数量明显增加,增长速度较快。
这种蜕变的原因不仅应该在宗教信仰中寻求,而且应该在社会变革、在工业文明、在信息和文化多元性的巨大影响中探寻。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它已成为影响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方向的一个强大因素。其结果是,今天的白俄罗斯人发现自己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精神和道德危机,这成为了非宗教组织密集增长的原因之一。8
总之,当代白俄罗斯宗教态势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宗教因素作用增加,这表现在宗教组织规模增大与数量增长中;宗教信仰呈现多样性,基督教处于信仰格局主导地位;由领土原因导致的区域宗教信仰程度差异显著;自由主义精神涌入,非宗教组织数量显著增长,等等。
四、当代白俄罗斯的宗教风险评估
宗教本身并不具有风险属性,但由于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往往成为各种矛盾冲突的导火索。9白俄罗斯的宗教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在一般的公共生活结构中,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进程的影响下发展。因此,分析当代白俄罗斯的宗教问题,对其风险机制进行预估是十分迫切的。
(一)宗教信仰格局与民族宗教关系风险
宗教信仰人口比例是分析一个国家宗教信仰格局的重要指标。白俄罗斯宪法未明确规定何种宗教为国教,但由于民族、宗教和历史等因素影响,东正教和天主教仍为当地居民主要信仰形式。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每一民族的起源、信条与宗教信仰的差异性成为各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参考维度之一。10如果一个民族的信仰受到挑战或质疑,其民族认同就会出现危机。例如苏联及东欧诸国,在冷战结束后,就出现了民族认同危机和国家危机。11白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140余个民族。其中白俄罗斯族占总人口数84%;俄罗斯族占总人口数8.3%;波兰族占总人口数3.1%;乌克兰族占总人数1.7%。此外,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十大民族还包括犹太人、亚美尼亚人、鞑靼人、罗姆人、阿塞拜疆人和立陶宛人。白俄罗斯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密切相关,对于上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认同成为其信仰归属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几个世纪以来,白俄罗斯社会形成了多民族多信仰的民族与宗教格局,并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该项风险虽然存在,但属于可控范围。这是由于无论是传统宗教,还是非传统宗教,宗教信仰多元性已然构成了当代白俄罗斯人民宗教自决与信仰宽容的稳定基础,强烈影响着该国的社会文化进程。因此,该国在大概率上不会因宗教和民族问题引发动乱,重蹈苏联解体覆辙。
(二)宗教法治程度风险
宗教法治程度通过与宗教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得以体现。12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精神自由得以充分表达是白俄罗斯国家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宗教政策与该国获得国家独立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旨在提供白俄罗斯公民的精神自决与信仰自由。
白俄罗斯在与宗教相关的主要问题上都制定了相应法律,规定了国家与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国家对宗教组织的管理执行有效。2002年通过的《信仰自由与宗教组织法》成为国家制定和巩固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为加快国家民主进程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国家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及其下设的宗教咨询鉴定委员会是灵活解决宗教事务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监测该国宗教政策与立法的执行情况,审议和解决国家与宗教组织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该国的宗教政策将保持不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系列复杂的国家-教会关系以及宗教组织活动中确保公民权利的合法实现,从而维护国家内部稳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从现有情况来看,该国宗教法治程度较高,但由于其法规执行时间较短,其风险程度有待观察。
(三)政教关系情况风险
政教关系是现实评估宗教风险的重要维度之一。在现代世俗化社会,政教关系(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кон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开始采用国家-教会关系(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церков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的新形式。白俄罗斯是多信仰国家,但宪法规定它更是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只有包括宗教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该国道德重塑和社会稳定。因此,对于社会的正常发展,国家首要考虑的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个别群体的利益。
国家元首与宗教组织的会晤对解决该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A.G.卢卡申科密切关注宗教组织的活动,定期会见白俄罗斯东正教会代表。双方于2003年6月正式签署了《合作协定》。《协定》的签订为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国家与宗教组织之间关系、加强宗教组织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维护白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9年4月27日,A.G.卢卡申科正式访问梵蒂冈,同时会见了教皇本笃十六世。次年,总统邀请罗马天主教会参加白俄罗斯天主教300周年的庆祝活动,罗马教会枢机主教约瑟夫·托姆科到访明斯克,二者就梵蒂冈和白俄罗斯合作协议草案问题进行深入磋商。
国家对宗教组织的积极态度不仅促成了传统教派的复兴,而且为不同信仰群体对话营造了宽容良好的社会氛围。如国际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话”(2007年10月)和“基督教与犹太对话:作为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民间社会相互尊重的宗教价值观基础”(2009年11月)为深化宗教宽容传统,促进宗教对话作出积极的准备工作。此外,国家努力使信众提升信仰水平的合理愿望,能够在合法宗教场所得到满足,从国家财政预算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援助宗教文化古迹的复建工作。目前,在国家和教会的共同努力下,当代白俄罗斯已经形成国家和宗教组织以及各宗教团体利益相对平衡的发展模式。该国政教关系相对和谐、融洽,政教关系风险较低。
(四)宗教教派矛盾及宗教突发事件风险
近年来,白俄罗斯宗教组织数量快速增长,宗教组织结构严重变化,教派之间势力范围分布不均随之而来。其中竞争主要发生在两个方向:第一,传统信仰的宗教组织相互竞争,试图实现自己的利益。目前,该国多信仰、多族裔共存的事实使得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传统信仰的宗教组织不可能公开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个别宗教团体或宗教领袖从来没有使用侵略性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第二,传统信仰的宗教组织团结起来,反对现代主义的宗教组织影响。尽管在以前的宗教状况中,存在过强迫改宗、过度传教和神学纠纷,然而在当代白俄罗斯的社会条件下,各宗教组织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矛盾。如今,宗教对抗只表现在对某些少数教派(偏狭、激进的宗教组织)的抵制中。宗教宽容是现代社会宗教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国教派关系相对稳定,宗教突发事件风险程度不高,属可预测和可管理范围之内。
(五)跨国宗教问题与宗教极端势力风险
在白俄罗斯宗教关系领域,宗教极端势力对宗教宽容的发展产生相反的影响。这些宗教团体利用白俄罗斯宗教生活的自由化,开展极端主义运动。原教旨主义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伪神学观点,它将民族主义与宗教仇外心理,政治鼓吹和对宗教信仰差异的极端解释混合在一起。进而滋生了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使得教会的排他性变异为种族排他性。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白俄罗斯共和国约有100余个非传统的宗教组织出现和传播。这些宗教组织,因其习俗和信仰违法,未被国家宗教部门注册通过,但其代表仍在经济欠发达、社会环境相对封闭地区积极传播教义。目前,很难谈论这些宗教极端主义在白俄罗斯活动的具体后果。但是,毫无疑问,它破坏了国家的宗教稳定和民族团结局面,需要对其保持警惕,提高辨别力。
宗教问题不仅是国内问题,当教派矛盾与国家矛盾重合时,国内军事冲突兼有可能转化为国际冲突。13由于白俄罗斯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定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与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国外宗教组织和新兴宗教的渗透程度相应较高。因而该国跨国宗教问题风险较高,需要对其进行预防,谨慎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跨国宗教问题。
五、结语
从认知学意义上讲,风险的损害发生与否,及其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主体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性。白俄罗斯宗教信仰程度较高,以东正教为主体信仰;加之民族国家形成历程复杂,具有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特定地缘政治风险,极端宗教势力渗透等因素,使得该国的宗教风险问题亟待予以重视。区域合作是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对白俄罗斯来说,自苏联解体后宗教政策稳健,政教关系有序发展,居民享有充分的信仰自决权利,宗教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对于我国而言中白关系中的宗教风险程度仍不可小觑14。“一带一路”是我国当前重大的国际合作倡议和国家发展战略,是我国为地区和国际社会提供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因此,对白俄罗斯的宗教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与预估,对于规避中白全面合作中的宗教风险是十分必要的,进而有助于为中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有益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塑造更为平等、包容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
【注释】
1 郑筱筠:《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宗教因素之思考》,卓新平、蒋坚永主编《“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对外交流》,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年。
2 波洛茨克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中心,白俄罗斯第一座石头教堂—索菲亚大教堂建于此地;圣·叶夫罗西尼亚东正教堂(12世纪)位于此地,其十字架是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国家标志之一(1995年前)。
3 天主教在立陶宛公国的传播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时期:第一阶段(1370—1380年),天主教在立陶宛异教徒中传播;第二阶段始于克列沃合并,这一时期立陶宛按照天主教礼仪举行洗礼仪式。
4 [白俄罗斯]A.A.科瓦列尼亚主编:《白俄罗斯简史》,赵会荣译,王宪举校,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11—120页。
5 1919年1月1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年1月31日,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
6 Карасева С. Г., Шкурова Е. В., Шатравский С. И., Доманская А. И., Казмирук М. В. Некотор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елигиоз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Беларуси (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Типология религиозност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Беларуси», 2012-2015) // Философия и социальные науки. 2016. № 1. С. 82-91.
7 Карасева С. Г., Шкурова Е. В., Шатравский С. И. Вовлеченность в религию как жизненная ценность: результаты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религиоз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Беларуси // Журнал Белорус. гос. ун-та. Социология. 2017. № 2. С. 103-110.
8 Карасева С. Г., Шкурова Е. В., Шатравский С. И., Доманская А. И., Казмирук М. В. Некотор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елигиоз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Беларуси (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Типология религиозност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Беларуси», 2012-2015) // Философия и социальные науки. 2016. № 1. С. 82-91.
9 郑筱筠:《“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风险研究—基于可能性和必要性视角》,《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6期。
10 朱维群:《民族宗教工作的坚持与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21—322页。
11 徐迅:《民族主义》,东方出版社2015年,第 33—34页。
12 王皓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蒙古国宗教风险研究》,《世界宗教文化》2017 年第2 期。
13 阎学通:《历史的惯性》,中信出版社2013年,第154—155页。
14 其中涉及到我国宗教政策对“我国五种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以外的外国宗教组织及其成员与我国政府部门或宗教界等交往审批”等问题。
原载:《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2期
文章来源:“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2021.12.3)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提要:"一带一路"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对沿线国家而言,共建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白俄罗斯是与我国共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保障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取得互利共赢的成果,对白俄罗斯的宗教因素及其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在概述白俄罗斯宗教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代白俄罗斯的宗教发展态势与宗教政策,并从宗教信仰格局、民族宗教关系、宗教法治程度、政教关系情况、宗教教派矛盾等维度评估该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存在的宗教风险程度。
白俄罗斯共和国,简称白俄罗斯,领土面积约为20.7万平方公里,人口达950万(截至2017年底)。主要民族为白俄罗斯族,少数民族主要有俄罗斯族、波兰族、乌克兰族和犹太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白俄罗斯具有基督教(东正教,旧礼仪派,天主教,新教)和非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多种信仰形式。该国地处东欧内陆与多国接壤,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要素。白俄罗斯作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是与我国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有效对接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保障我国 “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过程中取得互利共赢的成果,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协调与合作,巩固两国全面务实合作的社会基础,分析白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格局及宗教发展态势,认识宗教因素的变量作用及其带来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1
一、白俄罗斯宗教历史溯源
从发生学意义来看,在10世纪接受基督教之前,该地居民的世界观同其他印欧民族的多神信仰极为相似。10世纪末,基督教在东欧地区(包括基辅罗斯)得到传播,白俄罗斯的全部领地几乎都处在基辅罗斯境内,居民被斯拉夫化,尊奉东正教信仰。基辅罗斯瓦解后,10世纪末至11世纪在白俄罗斯土地上出现了几个独立的公国,其中最著名的则是波洛茨克公国,这也是东欧最早的基督教中心。11—12世纪,在波洛茨克兴建了诸多至今仍闻名于世的教堂。2基督教在白俄罗斯得以发展与12世纪启蒙者叶夫罗西尼亚·波洛茨卡娅和基里尔·图罗夫斯基的贡献密不可分。
在13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白俄罗斯是立陶宛公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领地。立陶宛公国的建立加速了独立于莫斯科教区的东正教都主教出现。与东正教相比,天主教在立陶宛公国的传播相对更晚一些。31569年,出于政治因素考虑,卢布林合并导致在东欧政治版图上出现了新的国家—“两国人民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此后,波兰当局开始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东斯拉夫人殖民化,并使其转信天主教,从而加强了天主教在波兰和立陶宛公国的地位。而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关系在东仪天主教、合并派问题中凸显出来。
16世纪,立陶宛公国的贵族阶层接受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开始了反天主教的社会政治运动,最初发展形式为路德教。除基督教外,14—15世纪,众多西欧的犹太难民前往立陶宛公国避难,他们主要聚居于明斯克、奥尔沙、布雷斯特和莫吉廖夫等城市,这导致在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出现了诸多大型的犹太社区。同时,由于金帐汗国内部纷争,立陶宛公国接收了骁勇善战的蒙古-鞑靼人,信仰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移民也开始在白俄罗斯中部和西部定居。随之,清真寺散落该地。4
19世纪上半期,白俄罗斯被划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并入俄罗斯帝国后,强制波兰化被终止,东正教处于信仰格局的主导地位。当时白俄罗斯有五个东正教教区:格罗德诺、明斯克、莫吉廖夫、立陶宛(复盖维尔纳和科夫诺省)和波洛茨克。20世纪,白俄罗斯先后经历了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卫国战争、多次建国5,白俄罗斯不利的地缘政治因素与艰难的民族国家形成历程使得不同社会时期对宗教的态度或亲善,或扬弃。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关于教会与国家和学校相分离》法令颁布(1918年1月23日),削弱了东正教教会在社会中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白俄罗斯的东正教神职人员以及其他教派的神职人员受到镇压,教堂被迫关闭。苏联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无神论,宗教政策的制定须服从于官方意识形态的指令。这种状态直到1988年被戈尔巴乔夫与全俄牧首的会面打破。白俄罗斯经历了艰难的国家形成时期,1991年,首次在其历史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上述政治-社会和宗教-文化因素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白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格局形成。
二、白俄罗斯宗教信仰现状
(一)信教人口情况
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现象,它使个人以及社会群体能够超越经验现实,寻求与超验的神圣存在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目的与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后,许多白俄罗斯居民开始在宗教中找寻新的道德价值观,自称为信徒的人数增加。1987年,白俄罗斯信徒数量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时隔十年,根据1997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49.4%人口选择了“是的,我相信上帝”。根据白俄罗斯共和国宗教与民族事务管理机构提供的数据,在2000—2015年期间,60%—70%的白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宗教信仰团体。其中,东正教教徒占信徒总数86%,天主教12%,新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巴哈伊教等其他信仰团体2%。6可见,20世纪末,白俄罗斯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宗教信仰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之信众人数大幅增加。
(二)宗教组织情况
当代白俄罗斯宗教组织的活跃程度可通过1991—2015年间白俄罗斯共和国宗教与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对已注册宗教团体数量统计的官方数据得以证明。
表1 1991—2015年白俄罗斯共和国注册的宗教团体数量分布
宗教组织名称 |
已注册宗教团体数量(截至2015年1月1日) |
||||||||||
1991 |
199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东正教 |
603 |
938 |
1399 |
1431 |
1473 |
1509 |
1545 |
1567 |
1594 |
1615 |
1643 |
旧礼仪派 |
23 |
32 |
33 |
32 |
32 |
32 |
32 |
33 |
33 |
33 |
33 |
罗马天主教 |
222 |
372 |
440 |
457 |
467 |
470 |
475 |
479 |
483 |
488 |
491 |
拉丁-天主教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希腊-天主教 |
11 |
13 |
14 |
14 |
14 |
15 |
15 |
15 |
15 |
15 |
|
改革教会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路德教 |
5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27 |
|
福音派浸信会 |
108 |
192 |
267 |
268 |
269 |
272 |
275 |
286 |
287 |
287 |
288 |
约翰派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新使徒教会 |
17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21 |
|
长老会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福音派基督教会 |
119 |
311 |
493 |
494 |
500 |
501 |
505 |
512 |
517 |
520 |
522 |
全福音派基督教会 |
21 |
54 |
54 |
54 |
55 |
55 |
55 |
59 |
59 |
59 |
|
基督教使徒会 |
8 |
9 |
9 |
9 |
9 |
9 |
10 |
10 |
10 |
10 |
|
基督会 |
6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
弥赛亚会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
12 |
34 |
74 |
73 |
72 |
72 |
72 |
73 |
73 |
73 |
73 |
耶和华见证会 |
11 |
26 |
26 |
26 |
26 |
27 |
27 |
27 |
27 |
27 |
|
摩门会 |
3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犹太宗教 |
3 |
10 |
29 |
29 |
29 |
30 |
35 |
36 |
42 |
38 |
38 |
进步犹太教 |
5 |
17 |
17 |
17 |
16 |
17 |
17 |
10 |
14 |
14 |
|
穆斯林宗教 |
2 |
20 |
24 |
24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巴哈伊教 |
3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
克里希纳斯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6 |
|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 |
1 |
1 |
1 |
1 |
1 |
1 |
2 |
2 |
2 |
||
总计 |
1092 |
2009 |
2953 |
3003 |
3062 |
3106 |
3162 |
3210 |
3251 |
3280 |
3314 |
资料来源:Сведения о динамике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и количестве зарегистрированных религиозных общин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ы аппаратом Уполномоченного по делам религий 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白俄罗斯共和国宗教和民族事务管理机构提供的“关于宗教团体已登记注册数目的动态信息”)
截至2015年,白俄罗斯共和国共有25个宗教派别申请注册,已注册宗教团体总数为3314。上表数据表明当代白俄罗斯宗教组织之多,同时也显示出基督教成为该国基本的信仰取向。白俄罗斯东正教会(以下简称“东正教会”)是白俄罗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宗教组织,现有11个教区,1643个宗教团体,1315座东正教堂,31所修道院,5所宗教学校以及400余所星期日学校。随着宗教组织数量的增加,东正教会成为白俄罗斯境内最活跃的传统宗教团体,在白俄罗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亦逐渐加大。旧礼仪派是正统东正教的一个分支,17世纪在白俄罗斯开始出现。现有33个宗教团体,维捷布斯克州是该教派的信仰中心。
罗马天主教会在白俄罗斯信仰格局中处于第二位。几个世纪以来,天主教会对白俄罗斯居民的价值观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国家发展建设的关系正在逐步加强。现有4个教区,491个宗教团体,462座教堂。目前,白俄罗斯400余名神职人员中有近200人是外国公民(截至2015年1月1日)。因此,对于罗马天主教会来说,本国神职人员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1596年布列斯特合约导致了希腊天主教会(也称东仪天主教会)的存在。教会保留了东正教会的组织机构和等级体系,以及在祈祷仪式上使用教会斯拉夫的传统,但承认罗马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效忠罗马教皇。截至2015年,该国共有15个东仪天主教团体,5座东仪天主教堂。青年一代在希腊天主教会复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表数据显示,白俄罗斯现有新教教派13个,宗教团体共计1037个,其中信众最多的教派是福音派基督教会(522个宗教团体),全福音派基督教会(59个宗教团体),福音派浸信会(288个宗教团体),基督复临安息日会(73个宗教团体)。由此可见,与传统教派相比,新教信仰形式更容易被当代社会所接受,发展突飞猛进。
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社会各界对伊斯兰教关注日增。白俄罗斯现有24个逊尼派团体,1个什叶派团体,6所清真寺。此外,近年来白俄罗斯犹太居民数量下降,但这并没有阻碍犹太教宗教团体的发展进程。目前现有登记的犹太教宗教团体总数为52个,其中犹太宗教为38个,进步犹太教为14个。
三、当代白俄罗斯宗教发展态势
(一)宗教复兴运动
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掀起民主化热潮,白俄罗斯共和国给公民在宗教自决领域的广泛自由,这导致了宗教复兴现象的出现。宗教复兴的表现之一是宗教教派数量的显著增加。随着宗教组织规模增大,它们如何与国家和社会建立关系?理想的情况是,国家与信徒之间以及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合作和相互尊重为基础,这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规范。
由于文化和历史因素影响,白俄罗斯宗教情况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多信仰性质。传统主义作为该国宗教信仰的主要趋势,在传统宗教的复兴中得以表达。传统宗教存在于白俄罗斯领土上历史久远,并对该国精神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其中最普遍的信仰派别是东正教和天主教。传统宗教在该国西部和中部地区活动极为活跃,在布列斯特(662),明斯克(592)和格罗德诺(445),戈梅利(332)和莫吉廖夫(213)地区的宗教组织数量最多。
现代主义则通过非传统宗教组织的传播得以表现。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非传统宗教主要包括新教及其宗教组织。与东正教和天主教相比,新教组织具有更大的思想灵活性和组织活力。加之其对白俄罗斯社会经济、文化及其现代问题予以更多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宗教组织数量增长了近4倍。此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正在发展,发展渠道之一即是各种民族宗教运动和宗教组织的出现。
(二)区域宗教信仰程度差异显著
影响当代白俄罗斯宗教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领土动态。白俄罗斯为地处东欧的内陆国家,东、北两个方向与俄罗斯接壤,向南与乌克兰为邻,向西则与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毗邻。为了更好地表示区域范围内的宗教信仰程度,在此将白俄罗斯各区域的宗教认同进行比较。在毗邻波兰的赫洛德纳地区,认为自己是信徒的受访者人数比例为58%;在白俄罗斯-俄罗斯边境地区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在维捷布斯克地区,认为自己是信徒的受访者人数比例为19%。7与波兰接壤的西部地区的信徒人数比例比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的信徒人数比例高达三倍之多。
上述数据说明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程度不同,反之宗教组织对不同地区的宗教影响程度亦不同。由于西部地区的宗教组织活动更加活跃,它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比东部地区大四倍。如布列斯特地区,居民宗教信仰程度高达57%,宗教在当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主要作用,成为这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现象之一。
(三)非宗教组织数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自由主义被引入白俄罗斯公众意识领域,导致新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传统文化和宗教意义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增加。部分居民在思想和道德上不再倾向于把教会作为“我”和想象中的神圣存在之间的必要中间人。由此,社会历史条件变化使得白俄罗斯非宗教性质的社团组织数量明显增加,增长速度较快。
这种蜕变的原因不仅应该在宗教信仰中寻求,而且应该在社会变革、在工业文明、在信息和文化多元性的巨大影响中探寻。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它已成为影响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方向的一个强大因素。其结果是,今天的白俄罗斯人发现自己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精神和道德危机,这成为了非宗教组织密集增长的原因之一。8
总之,当代白俄罗斯宗教态势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宗教因素作用增加,这表现在宗教组织规模增大与数量增长中;宗教信仰呈现多样性,基督教处于信仰格局主导地位;由领土原因导致的区域宗教信仰程度差异显著;自由主义精神涌入,非宗教组织数量显著增长,等等。
四、当代白俄罗斯的宗教风险评估
宗教本身并不具有风险属性,但由于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往往成为各种矛盾冲突的导火索。9白俄罗斯的宗教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在一般的公共生活结构中,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进程的影响下发展。因此,分析当代白俄罗斯的宗教问题,对其风险机制进行预估是十分迫切的。
(一)宗教信仰格局与民族宗教关系风险
宗教信仰人口比例是分析一个国家宗教信仰格局的重要指标。白俄罗斯宪法未明确规定何种宗教为国教,但由于民族、宗教和历史等因素影响,东正教和天主教仍为当地居民主要信仰形式。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每一民族的起源、信条与宗教信仰的差异性成为各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参考维度之一。10如果一个民族的信仰受到挑战或质疑,其民族认同就会出现危机。例如苏联及东欧诸国,在冷战结束后,就出现了民族认同危机和国家危机。11白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140余个民族。其中白俄罗斯族占总人口数84%;俄罗斯族占总人口数8.3%;波兰族占总人口数3.1%;乌克兰族占总人数1.7%。此外,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十大民族还包括犹太人、亚美尼亚人、鞑靼人、罗姆人、阿塞拜疆人和立陶宛人。白俄罗斯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密切相关,对于上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认同成为其信仰归属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几个世纪以来,白俄罗斯社会形成了多民族多信仰的民族与宗教格局,并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该项风险虽然存在,但属于可控范围。这是由于无论是传统宗教,还是非传统宗教,宗教信仰多元性已然构成了当代白俄罗斯人民宗教自决与信仰宽容的稳定基础,强烈影响着该国的社会文化进程。因此,该国在大概率上不会因宗教和民族问题引发动乱,重蹈苏联解体覆辙。
(二)宗教法治程度风险
宗教法治程度通过与宗教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得以体现。12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精神自由得以充分表达是白俄罗斯国家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宗教政策与该国获得国家独立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旨在提供白俄罗斯公民的精神自决与信仰自由。
白俄罗斯在与宗教相关的主要问题上都制定了相应法律,规定了国家与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国家对宗教组织的管理执行有效。2002年通过的《信仰自由与宗教组织法》成为国家制定和巩固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为加快国家民主进程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国家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及其下设的宗教咨询鉴定委员会是灵活解决宗教事务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监测该国宗教政策与立法的执行情况,审议和解决国家与宗教组织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该国的宗教政策将保持不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系列复杂的国家-教会关系以及宗教组织活动中确保公民权利的合法实现,从而维护国家内部稳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从现有情况来看,该国宗教法治程度较高,但由于其法规执行时间较短,其风险程度有待观察。
(三)政教关系情况风险
政教关系是现实评估宗教风险的重要维度之一。在现代世俗化社会,政教关系(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кон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开始采用国家-教会关系(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церков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的新形式。白俄罗斯是多信仰国家,但宪法规定它更是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只有包括宗教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该国道德重塑和社会稳定。因此,对于社会的正常发展,国家首要考虑的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个别群体的利益。
国家元首与宗教组织的会晤对解决该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A.G.卢卡申科密切关注宗教组织的活动,定期会见白俄罗斯东正教会代表。双方于2003年6月正式签署了《合作协定》。《协定》的签订为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国家与宗教组织之间关系、加强宗教组织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维护白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9年4月27日,A.G.卢卡申科正式访问梵蒂冈,同时会见了教皇本笃十六世。次年,总统邀请罗马天主教会参加白俄罗斯天主教300周年的庆祝活动,罗马教会枢机主教约瑟夫·托姆科到访明斯克,二者就梵蒂冈和白俄罗斯合作协议草案问题进行深入磋商。
国家对宗教组织的积极态度不仅促成了传统教派的复兴,而且为不同信仰群体对话营造了宽容良好的社会氛围。如国际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话”(2007年10月)和“基督教与犹太对话:作为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民间社会相互尊重的宗教价值观基础”(2009年11月)为深化宗教宽容传统,促进宗教对话作出积极的准备工作。此外,国家努力使信众提升信仰水平的合理愿望,能够在合法宗教场所得到满足,从国家财政预算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援助宗教文化古迹的复建工作。目前,在国家和教会的共同努力下,当代白俄罗斯已经形成国家和宗教组织以及各宗教团体利益相对平衡的发展模式。该国政教关系相对和谐、融洽,政教关系风险较低。
(四)宗教教派矛盾及宗教突发事件风险
近年来,白俄罗斯宗教组织数量快速增长,宗教组织结构严重变化,教派之间势力范围分布不均随之而来。其中竞争主要发生在两个方向:第一,传统信仰的宗教组织相互竞争,试图实现自己的利益。目前,该国多信仰、多族裔共存的事实使得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传统信仰的宗教组织不可能公开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个别宗教团体或宗教领袖从来没有使用侵略性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第二,传统信仰的宗教组织团结起来,反对现代主义的宗教组织影响。尽管在以前的宗教状况中,存在过强迫改宗、过度传教和神学纠纷,然而在当代白俄罗斯的社会条件下,各宗教组织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矛盾。如今,宗教对抗只表现在对某些少数教派(偏狭、激进的宗教组织)的抵制中。宗教宽容是现代社会宗教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国教派关系相对稳定,宗教突发事件风险程度不高,属可预测和可管理范围之内。
(五)跨国宗教问题与宗教极端势力风险
在白俄罗斯宗教关系领域,宗教极端势力对宗教宽容的发展产生相反的影响。这些宗教团体利用白俄罗斯宗教生活的自由化,开展极端主义运动。原教旨主义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伪神学观点,它将民族主义与宗教仇外心理,政治鼓吹和对宗教信仰差异的极端解释混合在一起。进而滋生了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使得教会的排他性变异为种族排他性。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白俄罗斯共和国约有100余个非传统的宗教组织出现和传播。这些宗教组织,因其习俗和信仰违法,未被国家宗教部门注册通过,但其代表仍在经济欠发达、社会环境相对封闭地区积极传播教义。目前,很难谈论这些宗教极端主义在白俄罗斯活动的具体后果。但是,毫无疑问,它破坏了国家的宗教稳定和民族团结局面,需要对其保持警惕,提高辨别力。
宗教问题不仅是国内问题,当教派矛盾与国家矛盾重合时,国内军事冲突兼有可能转化为国际冲突。13由于白俄罗斯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定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与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国外宗教组织和新兴宗教的渗透程度相应较高。因而该国跨国宗教问题风险较高,需要对其进行预防,谨慎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跨国宗教问题。
五、结语
从认知学意义上讲,风险的损害发生与否,及其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主体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性。白俄罗斯宗教信仰程度较高,以东正教为主体信仰;加之民族国家形成历程复杂,具有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特定地缘政治风险,极端宗教势力渗透等因素,使得该国的宗教风险问题亟待予以重视。区域合作是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对白俄罗斯来说,自苏联解体后宗教政策稳健,政教关系有序发展,居民享有充分的信仰自决权利,宗教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对于我国而言中白关系中的宗教风险程度仍不可小觑14。“一带一路”是我国当前重大的国际合作倡议和国家发展战略,是我国为地区和国际社会提供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因此,对白俄罗斯的宗教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与预估,对于规避中白全面合作中的宗教风险是十分必要的,进而有助于为中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有益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塑造更为平等、包容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
【注释】
1 郑筱筠:《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宗教因素之思考》,卓新平、蒋坚永主编《“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对外交流》,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年。
2 波洛茨克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中心,白俄罗斯第一座石头教堂—索菲亚大教堂建于此地;圣·叶夫罗西尼亚东正教堂(12世纪)位于此地,其十字架是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国家标志之一(1995年前)。
3 天主教在立陶宛公国的传播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时期:第一阶段(1370—1380年),天主教在立陶宛异教徒中传播;第二阶段始于克列沃合并,这一时期立陶宛按照天主教礼仪举行洗礼仪式。
4 [白俄罗斯]A.A.科瓦列尼亚主编:《白俄罗斯简史》,赵会荣译,王宪举校,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11—120页。
5 1919年1月1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年1月31日,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
6 Карасева С. Г., Шкурова Е. В., Шатравский С. И., Доманская А. И., Казмирук М. В. Некотор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елигиоз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Беларуси (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Типология религиозност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Беларуси», 2012-2015) // Философия и социальные науки. 2016. № 1. С. 82-91.
7 Карасева С. Г., Шкурова Е. В., Шатравский С. И. Вовлеченность в религию как жизненная ценность: результаты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религиоз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Беларуси // Журнал Белорус. гос. ун-та. Социология. 2017. № 2. С. 103-110.
8 Карасева С. Г., Шкурова Е. В., Шатравский С. И., Доманская А. И., Казмирук М. В. Некотор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елигиоз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Беларуси (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Типология религиозност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Беларуси», 2012-2015) // Философия и социальные науки. 2016. № 1. С. 82-91.
9 郑筱筠:《“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风险研究—基于可能性和必要性视角》,《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6期。
10 朱维群:《民族宗教工作的坚持与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21—322页。
11 徐迅:《民族主义》,东方出版社2015年,第 33—34页。
12 王皓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蒙古国宗教风险研究》,《世界宗教文化》2017 年第2 期。
13 阎学通:《历史的惯性》,中信出版社2013年,第154—155页。
14 其中涉及到我国宗教政策对“我国五种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以外的外国宗教组织及其成员与我国政府部门或宗教界等交往审批”等问题。
原载:《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2期
文章来源:“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2021.1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