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方面作了概括和阐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既为深刻领悟这一科学理论提供了基本路径,又为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基本遵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的理论,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根植人民群众、立足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思想营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根本所在。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体现着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自立彰显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中国发展的自主性,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所谓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毫不含糊,高扬了理想信念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与世界,我们党坚持破立并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开拓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动中国进行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断增强历史定力。与此同时,要从根本上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提出符合形势发展变化的创新理论。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就必须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也是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推陈出新的。
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问题,聚焦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一伟大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需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统筹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实现了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等等。这些突出理论与实践成就,是在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中取得的。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胸怀天下,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转折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世界秩序观、全球治理观,描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蓝图。这些重要倡议与主张体现了大国领袖的广阔世界胸怀与强烈历史担当,为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选择,在应对当代人类层出不穷的新挑战新问题中,日益彰显出引领中国与世界走向更加光明前景的真理力量。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了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了起来,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部内容之中,为把握好、运用好这一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提供了“金钥匙”,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南。奋进新征程,必须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内涵、思想方法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1BKS074)阶段性成果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2-23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方面作了概括和阐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既为深刻领悟这一科学理论提供了基本路径,又为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基本遵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的理论,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根植人民群众、立足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思想营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根本所在。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体现着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自立彰显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中国发展的自主性,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所谓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毫不含糊,高扬了理想信念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与世界,我们党坚持破立并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开拓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动中国进行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断增强历史定力。与此同时,要从根本上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提出符合形势发展变化的创新理论。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就必须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也是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推陈出新的。
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问题,聚焦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一伟大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需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统筹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实现了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等等。这些突出理论与实践成就,是在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中取得的。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胸怀天下,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转折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世界秩序观、全球治理观,描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蓝图。这些重要倡议与主张体现了大国领袖的广阔世界胸怀与强烈历史担当,为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选择,在应对当代人类层出不穷的新挑战新问题中,日益彰显出引领中国与世界走向更加光明前景的真理力量。
奋进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了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了起来,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部内容之中,为把握好、运用好这一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提供了“金钥匙”,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南。奋进新征程,必须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内涵、思想方法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1BKS074)阶段性成果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2-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