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党建工作>党建专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王京)5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和哲学研究杂志社共同承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高端研讨会(2024)”在京举行。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系列研讨会之一,本次会议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在逻辑、“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展开深入研讨。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结构、理论根基和内在逻辑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哲学高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和概括,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文化自身的体系结构和发展逻辑的深刻把握与理解,是文化结构观、文化功能观和文化发展观的有机统一。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文化和精神的关系、精神和价值观的关系、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的关系以及文化要素和文化总体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握文化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为新时代理论创新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出哲学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文化建设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杨耕教授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于毛泽东文化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直接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着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进而造就出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乔清举教授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阐释。他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与时俱进的升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的凝练与升华。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肩负的新的文化使命。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教授提出,要在充分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明确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切实落实“七个着力”的实践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贯通古今中外、纵横比较、系统分析的特质,对中外文明比较交流互鉴提出了重要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阐释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实践路径,指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由多元文化汇聚形成共同文化的过程,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在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翁贺凯教授强调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大历史观”,论述了这种“大历史观”在继承与创新中的重要性,指出其最终目标是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开创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周丹研究员认为中国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就“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什么”“如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三、“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提出“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贡献。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张志强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第二个结合”作为理论创新正式提出,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和突破,形成了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体系。“第二个结合”的正式提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本途径和内在原理,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性与系统性的形成。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孔新峰教授分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他指出,深刻领会“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李双套教授认为,“第二个结合”为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两者的关系,为更好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理解思想解放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方法论和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杨洪源研究员指出,从思想解放本身及其内涵出发,指明它的主要组成要素,聚焦历史方位、指导思想、批判对象、实践要求,有助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理性贡献。
四、哲学视域下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全面建构以中华文化主体性为内核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打破和摆脱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郭湛在充分阐释文化和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通过持续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使其与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相协调,共同推动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河研究员认为,构建一个自因、自立、自成的中国学术体系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一体系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反对教条主义,克服“文化失语症”,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文化的人民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崔唯航研究员强调,构建文化主体性在解决“古今中西之争”问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现代知识体系只有突破原来既有的学科学术话语框架,充分重视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充分尊重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才能更好地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红教授从规范性哲学的视角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规范性哲学的概念有助于把握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新思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教授指出,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追根溯源,理清研究脉络,重视实际调研,避免话语游戏与概念搬运;要抓住重心,聚焦文化领导权、文化主体性和文化使命,提炼核心概念来进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
本次研讨会的举行,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志强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提出,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不断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为进一步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哲学界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通讯员:王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王京)5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和哲学研究杂志社共同承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高端研讨会(2024)”在京举行。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系列研讨会之一,本次会议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在逻辑、“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展开深入研讨。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结构、理论根基和内在逻辑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哲学高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和概括,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文化自身的体系结构和发展逻辑的深刻把握与理解,是文化结构观、文化功能观和文化发展观的有机统一。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文化和精神的关系、精神和价值观的关系、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的关系以及文化要素和文化总体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握文化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为新时代理论创新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出哲学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文化建设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杨耕教授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于毛泽东文化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直接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着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进而造就出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乔清举教授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阐释。他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与时俱进的升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的凝练与升华。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肩负的新的文化使命。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教授提出,要在充分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明确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切实落实“七个着力”的实践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贯通古今中外、纵横比较、系统分析的特质,对中外文明比较交流互鉴提出了重要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阐释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实践路径,指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由多元文化汇聚形成共同文化的过程,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在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翁贺凯教授强调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大历史观”,论述了这种“大历史观”在继承与创新中的重要性,指出其最终目标是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开创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周丹研究员认为中国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就“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什么”“如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三、“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提出“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贡献。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张志强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第二个结合”作为理论创新正式提出,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和突破,形成了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体系。“第二个结合”的正式提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本途径和内在原理,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性与系统性的形成。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孔新峰教授分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他指出,深刻领会“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李双套教授认为,“第二个结合”为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两者的关系,为更好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理解思想解放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方法论和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杨洪源研究员指出,从思想解放本身及其内涵出发,指明它的主要组成要素,聚焦历史方位、指导思想、批判对象、实践要求,有助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理性贡献。
四、哲学视域下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全面建构以中华文化主体性为内核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打破和摆脱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郭湛在充分阐释文化和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通过持续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使其与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相协调,共同推动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河研究员认为,构建一个自因、自立、自成的中国学术体系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一体系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反对教条主义,克服“文化失语症”,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文化的人民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崔唯航研究员强调,构建文化主体性在解决“古今中西之争”问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现代知识体系只有突破原来既有的学科学术话语框架,充分重视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充分尊重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才能更好地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红教授从规范性哲学的视角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规范性哲学的概念有助于把握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新思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教授指出,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追根溯源,理清研究脉络,重视实际调研,避免话语游戏与概念搬运;要抓住重心,聚焦文化领导权、文化主体性和文化使命,提炼核心概念来进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
本次研讨会的举行,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志强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提出,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不断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为进一步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哲学界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通讯员:王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