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2025年3月28~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办的应用伦理学术报告会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伦理室—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交流研讨会顺利举行。此次会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庆七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全国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哲学一级学科负责人、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所长任丑教授主讲题为“当代应用伦理学的前沿动态:牛津大学乌希罗实践伦理学中心的视角”的学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甘绍平研究员和王幸华副研究员担任评议人,学术报告会和交流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永义研究员主持。来自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的学人参加会议。
任丑教授在详细解读牛津大学乌希罗实践伦理学中心的应用伦理研究特色、应用伦理课程建设、应用伦理学位建设等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以牛津大学近些年来开发出版的各系列应用伦理学学术手册为例,深入阐述和呈现了当代应用伦理学的前沿态势;对于从理论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到应用伦理学之演进,任丑教授详尽论述了规范伦理学如何具有理论规范伦理学和实践规范伦理学两个层面,并具体分析了关于应用伦理学的两种意见:一是泛应用伦理观,主张应用伦理学是理论伦理学的应用,否认应用伦理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二是习俗应用伦理观,主张应用伦理学是日常习俗或行业规范,否定理论伦理学的作用或应用伦理学的必要性。
甘绍平研究员认为实践规范伦理学概念是对应用伦理学内核的凝练与概括,而在理论根基层面,功利主义、义务论与德性论在处理复杂的道德难题与伦理冲突时都暴露了各自缺陷,这表明在道德实践领域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基于特定情境建构的道德共识,因此应用伦理学必须具备程序性共识的构建和融贯论意义上的方法论创新,这与理论伦理学直接将公式化原则套用于实践领域的方法是不同的。王幸华副研究员认为实践规范伦理学之概念是一种颇具创新意义的观点,此概念既强调了应用伦理学与理论伦理学的关联,又很好地兼顾了伦理学理论上的深刻性与伦理学应用上的实效性。其他与会学人皆畅谈了各自的独到见解。
在交流研讨会上,与会学人围绕应用伦理研究与教学特色、研教合作经验回顾与总结、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申请与建设、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开发与建设、国内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的总体状况及其招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
(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黄紫尖)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2025年3月28~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办的应用伦理学术报告会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伦理室—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交流研讨会顺利举行。此次会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庆七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全国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哲学一级学科负责人、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所长任丑教授主讲题为“当代应用伦理学的前沿动态:牛津大学乌希罗实践伦理学中心的视角”的学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甘绍平研究员和王幸华副研究员担任评议人,学术报告会和交流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永义研究员主持。来自西南大学应用伦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的学人参加会议。
任丑教授在详细解读牛津大学乌希罗实践伦理学中心的应用伦理研究特色、应用伦理课程建设、应用伦理学位建设等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以牛津大学近些年来开发出版的各系列应用伦理学学术手册为例,深入阐述和呈现了当代应用伦理学的前沿态势;对于从理论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到应用伦理学之演进,任丑教授详尽论述了规范伦理学如何具有理论规范伦理学和实践规范伦理学两个层面,并具体分析了关于应用伦理学的两种意见:一是泛应用伦理观,主张应用伦理学是理论伦理学的应用,否认应用伦理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二是习俗应用伦理观,主张应用伦理学是日常习俗或行业规范,否定理论伦理学的作用或应用伦理学的必要性。
甘绍平研究员认为实践规范伦理学概念是对应用伦理学内核的凝练与概括,而在理论根基层面,功利主义、义务论与德性论在处理复杂的道德难题与伦理冲突时都暴露了各自缺陷,这表明在道德实践领域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基于特定情境建构的道德共识,因此应用伦理学必须具备程序性共识的构建和融贯论意义上的方法论创新,这与理论伦理学直接将公式化原则套用于实践领域的方法是不同的。王幸华副研究员认为实践规范伦理学之概念是一种颇具创新意义的观点,此概念既强调了应用伦理学与理论伦理学的关联,又很好地兼顾了伦理学理论上的深刻性与伦理学应用上的实效性。其他与会学人皆畅谈了各自的独到见解。
在交流研讨会上,与会学人围绕应用伦理研究与教学特色、研教合作经验回顾与总结、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申请与建设、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开发与建设、国内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的总体状况及其招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
(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黄紫尖)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