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编辑工作规范化,《哲学动态》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学术刊物注释规定的基础上,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改进,制定了下列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体例说明。本体例自2018年第1期起施行,同时在“哲学中国网”发布,敬请查阅参照。
一、需要引证和注释的情况
(1)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任何其他人的语句;
(2)文中需特别说明的不常见的史实或事实;
(3)文中借用他人的理论、论断、思想、观点或意见的语句;
(4)对文中的某些观点进行资料性的补充说明;
(5)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不常见的专用名词、术语作必要的解释。
二、注释体例总要求
(1)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统一由文后注改为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带圈数字即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加注之处序号标于右上角;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2)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3)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信息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4)引用先秦诸子、古希腊、德国古典等常用古籍或经典文献,可使用文内夹注,文内夹注使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用括号和楷体标出。
(5)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三、注释的格式
引用文献的书写格式分为完全格式和简略格式。完全格式指首次出现的引用文献;简略格式指之前曾引用过的文献内容,可采用缩略形式书写。
(一)完全格式的体例
(1)专著、编著、译著、外文著作。须标明著者或编者(专著可省略“著”字;编著须在编者姓名后加“编”“主编”“编著”)、著作名(卷数或册数)、译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及页码。(a)外文著作名须用斜体。(b)外文著作如为编著,则编者为一人时姓名后加ed.,编者为多人时姓名后加eds.。(c)如著者或编者为多人,则中文著者姓名之间用顿号间隔,外文著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间隔。如:
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第1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第25页。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第1—10页。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David Ross (tra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p.100 [pp.1-10].
(2)析出文献。须标明析出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机构、出版年份、页码。如: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载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47-266页。
(3)引用著作和文集的“序言”(或“引论”“前言”“后记”)时,“序言”是同一作者,直接标注“序言”第x页;“序言”为他人所作或有独立标题,可视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4)期刊或报纸论文。(a)引用中文期刊或报纸论文,须标明作者、刊名或报纸名称、期刊数或报纸出版具体日期。(b)引用外文期刊或报纸论文,须标明作者、篇名(加双引号)、刊名或报纸名(斜体)、刊物出版卷期号及年份、页码(报纸注明出版日期)。如:
叶秀山:《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对欧洲哲学发展的贡献》,《哲学动态》2017年第1期,第5页。
Hub Zwart, “A Short History of Food Ethic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12(2000),p.23.
(5)文献作者姓名已出现在文献名称中,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通常不再标注作者姓名。
(6)间接引文的标注须以“参见”“详见”“转引自”等引导词出现,注明具体参考或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
(7)互联网资料。本刊提倡尽量引用纸质文献。如必须使用互联网资料,著者、著作名等类项等同于相应体例,同时注明详细网址和更新/引用的具体时间。
(二)简略格式的体例
再次引证或重复出现的著作、译作、文章,只需标注著者、著作名、页码。如:
贺麟:《文化与人生》,第1页。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p.100.
(三)说明与注意事项
(1)无论中外文注释,结尾必须有句号。中文是圆圈,西文是圆点。
(2)英文页码标符用小写p.,页码起止用小写pp.。其他外文可结合语言习惯参照执行。
(3)书名和期刊名,中文用书名号,外文则用斜体;论文名中文用正体加书名号,外文用正体加引号。
《哲学动态》编辑部
2017年12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编辑工作规范化,《哲学动态》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学术刊物注释规定的基础上,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改进,制定了下列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体例说明。本体例自2018年第1期起施行,同时在“哲学中国网”发布,敬请查阅参照。
一、需要引证和注释的情况
(1)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任何其他人的语句;
(2)文中需特别说明的不常见的史实或事实;
(3)文中借用他人的理论、论断、思想、观点或意见的语句;
(4)对文中的某些观点进行资料性的补充说明;
(5)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不常见的专用名词、术语作必要的解释。
二、注释体例总要求
(1)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统一由文后注改为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带圈数字即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加注之处序号标于右上角;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2)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3)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信息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4)引用先秦诸子、古希腊、德国古典等常用古籍或经典文献,可使用文内夹注,文内夹注使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用括号和楷体标出。
(5)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三、注释的格式
引用文献的书写格式分为完全格式和简略格式。完全格式指首次出现的引用文献;简略格式指之前曾引用过的文献内容,可采用缩略形式书写。
(一)完全格式的体例
(1)专著、编著、译著、外文著作。须标明著者或编者(专著可省略“著”字;编著须在编者姓名后加“编”“主编”“编著”)、著作名(卷数或册数)、译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及页码。(a)外文著作名须用斜体。(b)外文著作如为编著,则编者为一人时姓名后加ed.,编者为多人时姓名后加eds.。(c)如著者或编者为多人,则中文著者姓名之间用顿号间隔,外文著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间隔。如:
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第1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第25页。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第1—10页。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David Ross (tra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p.100 [pp.1-10].
(2)析出文献。须标明析出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机构、出版年份、页码。如: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载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47-266页。
(3)引用著作和文集的“序言”(或“引论”“前言”“后记”)时,“序言”是同一作者,直接标注“序言”第x页;“序言”为他人所作或有独立标题,可视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4)期刊或报纸论文。(a)引用中文期刊或报纸论文,须标明作者、刊名或报纸名称、期刊数或报纸出版具体日期。(b)引用外文期刊或报纸论文,须标明作者、篇名(加双引号)、刊名或报纸名(斜体)、刊物出版卷期号及年份、页码(报纸注明出版日期)。如:
叶秀山:《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对欧洲哲学发展的贡献》,《哲学动态》2017年第1期,第5页。
Hub Zwart, “A Short History of Food Ethic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12(2000),p.23.
(5)文献作者姓名已出现在文献名称中,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通常不再标注作者姓名。
(6)间接引文的标注须以“参见”“详见”“转引自”等引导词出现,注明具体参考或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
(7)互联网资料。本刊提倡尽量引用纸质文献。如必须使用互联网资料,著者、著作名等类项等同于相应体例,同时注明详细网址和更新/引用的具体时间。
(二)简略格式的体例
再次引证或重复出现的著作、译作、文章,只需标注著者、著作名、页码。如:
贺麟:《文化与人生》,第1页。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p.100.
(三)说明与注意事项
(1)无论中外文注释,结尾必须有句号。中文是圆圈,西文是圆点。
(2)英文页码标符用小写p.,页码起止用小写pp.。其他外文可结合语言习惯参照执行。
(3)书名和期刊名,中文用书名号,外文则用斜体;论文名中文用正体加书名号,外文用正体加引号。
《哲学动态》编辑部
2017年1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