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刘培育
金岳霖是一位大学问家,他在哲学、逻辑学等领域里都有很大的贡献。我1964年考取他的逻辑专业研究生。虽然我同他有整整20年的相处,但我不一定能把握准他的治学思想。我“生不逢时”,投奔到
一
″Principles of Matematics″,认识到“精细的分析”就是哲学,从此他“注重分析,在思想上慢慢地与Green分家”。穆尔的思想也对
二
金岳霖认为,“哲学”和“哲学家”这两个词的使用“一直极为含混”。古代与现代不同,西方与中国也不同。
就西方而言,在古希腊,哲学“处理的是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哲学家通常都是大师,不仅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智慧的源泉”,后知后觉者可以从他们那里寻到“引导和启示”。到了后来,哲学不再关心人们的生活,而专门去获得关于客观真理的知识,它的“兴趣在于那些获得这些思想和使这些思想互相联系的方法”。哲学追随其他学科的榜样,分工日益细密,哲学就好像是一个“破落的乡村家庭”,它的财产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分别落入都市代理人之手。”结果,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越来越窄的知识领域里成为专家,于是有逻辑学家、认识论家、美学家等等,就是没有了哲学家。
和西方现代哲学相比较,中国哲学则明显地不同。中国哲学研究的动力是“企图理解人生,给人生以意义”,也就是企图提出现今所谓的人生观,让人们过上良好的、高质量的生活。
三
思想起于怀疑。不怀疑就不可能发现问题,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对于哲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存在着一个敢不敢怀疑和能不能正确地进行怀疑的问题。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不管是什么大学问家、大权威的成果,都不能迷信,不能盲从,都要认真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得出某个结论,它的根据是否真实,是否充足。这就是怀疑。科学无禁区,怀疑也是无禁区的,这就要求有彻底的怀疑精神。“彻底的怀疑”不是不加思考的怀疑一切,更不是否定一切。因为否定一切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它同肯定一切同样是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使我们不用思考问题,因而也就排除了哲学的可能性。
怀疑的态度也就是一种批判精神。这里所说的“批判”,当然不是那种“革命大批判”,不是用某种权力去压制被批判者,也不是彻底否定被批判者;而是对某种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的批评,肯定其合理的内容,否定其错误的内容,修正其不准确的内容,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怀疑也好,批判也好,都包含某种信念作为自己一种必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出发点。因为不论任何否定,如果它不肯定任何东西,那么它就否定了自身,因此它就什么也没有否定。
徐志摩主持《晨报副刊》的时候约
四
1980年,有一天我去看望金先生,曾问过他是怎么样搞起逻辑来的。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1924年的某一天,他、张奚若和一位美国姑娘在巴黎圣米歇大街上散步,遇见一些人不知为了什么事情争得很凶。他们三个人驻足倾听,不自觉地也加入到辩论之中,张奚若和美国姑娘竟然各支持论辩的一方。辩论中有逻辑问题,可是他们当时却不知逻辑是什么,于是便对逻辑发生了兴趣。金先生晚年的回忆录中也说到这件事,不过比较简略,具体细节也略有不同。细思之,金先生对逻辑学发生兴趣,并非那么偶然,那么简单。在此之前,他读罗素的书已接触到逻辑。他欣赏分析哲学,必然欣赏分析哲学所使用的逻辑工具。说得再远一些,金先生早在中学时代就有很强的逻辑意识,也可以说是逻辑天赋,他曾从民间谚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中推出“朋友如粪土”来;他也指出过《世说新语》中孔融对陈韪的反驳是不合逻辑的。这些都为金先生后来搞逻辑埋下了伏笔。金先生1925年底从欧洲回国,正赶上在清华教逻辑的赵元任先生调到中央研究院工作,于是金先生在1926年应聘到清华讲逻辑。金先生搞逻辑不算是纯偶然,却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1931年他到哈佛大学进修,跟谢非教授系统地学逻辑。他告诉谢非教授,“我教过逻辑,可是我没有学过。”结果引起“谢”老先生大笑了好一阵子。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现代逻辑还是一门很新的学问,国内懂的人很少。当
(作者附注:本文使用了本人写的《金岳霖的为学》和《金岳霖的教育思想》两篇文章的部分文字。)
(录入编辑:神秘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刘培育
金岳霖是一位大学问家,他在哲学、逻辑学等领域里都有很大的贡献。我1964年考取他的逻辑专业研究生。虽然我同他有整整20年的相处,但我不一定能把握准他的治学思想。我“生不逢时”,投奔到
一
″Principles of Matematics″,认识到“精细的分析”就是哲学,从此他“注重分析,在思想上慢慢地与Green分家”。穆尔的思想也对
二
金岳霖认为,“哲学”和“哲学家”这两个词的使用“一直极为含混”。古代与现代不同,西方与中国也不同。
就西方而言,在古希腊,哲学“处理的是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哲学家通常都是大师,不仅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智慧的源泉”,后知后觉者可以从他们那里寻到“引导和启示”。到了后来,哲学不再关心人们的生活,而专门去获得关于客观真理的知识,它的“兴趣在于那些获得这些思想和使这些思想互相联系的方法”。哲学追随其他学科的榜样,分工日益细密,哲学就好像是一个“破落的乡村家庭”,它的财产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分别落入都市代理人之手。”结果,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越来越窄的知识领域里成为专家,于是有逻辑学家、认识论家、美学家等等,就是没有了哲学家。
和西方现代哲学相比较,中国哲学则明显地不同。中国哲学研究的动力是“企图理解人生,给人生以意义”,也就是企图提出现今所谓的人生观,让人们过上良好的、高质量的生活。
三
思想起于怀疑。不怀疑就不可能发现问题,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对于哲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存在着一个敢不敢怀疑和能不能正确地进行怀疑的问题。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不管是什么大学问家、大权威的成果,都不能迷信,不能盲从,都要认真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得出某个结论,它的根据是否真实,是否充足。这就是怀疑。科学无禁区,怀疑也是无禁区的,这就要求有彻底的怀疑精神。“彻底的怀疑”不是不加思考的怀疑一切,更不是否定一切。因为否定一切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它同肯定一切同样是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使我们不用思考问题,因而也就排除了哲学的可能性。
怀疑的态度也就是一种批判精神。这里所说的“批判”,当然不是那种“革命大批判”,不是用某种权力去压制被批判者,也不是彻底否定被批判者;而是对某种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的批评,肯定其合理的内容,否定其错误的内容,修正其不准确的内容,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怀疑也好,批判也好,都包含某种信念作为自己一种必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出发点。因为不论任何否定,如果它不肯定任何东西,那么它就否定了自身,因此它就什么也没有否定。
徐志摩主持《晨报副刊》的时候约
四
1980年,有一天我去看望金先生,曾问过他是怎么样搞起逻辑来的。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1924年的某一天,他、张奚若和一位美国姑娘在巴黎圣米歇大街上散步,遇见一些人不知为了什么事情争得很凶。他们三个人驻足倾听,不自觉地也加入到辩论之中,张奚若和美国姑娘竟然各支持论辩的一方。辩论中有逻辑问题,可是他们当时却不知逻辑是什么,于是便对逻辑发生了兴趣。金先生晚年的回忆录中也说到这件事,不过比较简略,具体细节也略有不同。细思之,金先生对逻辑学发生兴趣,并非那么偶然,那么简单。在此之前,他读罗素的书已接触到逻辑。他欣赏分析哲学,必然欣赏分析哲学所使用的逻辑工具。说得再远一些,金先生早在中学时代就有很强的逻辑意识,也可以说是逻辑天赋,他曾从民间谚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中推出“朋友如粪土”来;他也指出过《世说新语》中孔融对陈韪的反驳是不合逻辑的。这些都为金先生后来搞逻辑埋下了伏笔。金先生1925年底从欧洲回国,正赶上在清华教逻辑的赵元任先生调到中央研究院工作,于是金先生在1926年应聘到清华讲逻辑。金先生搞逻辑不算是纯偶然,却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1931年他到哈佛大学进修,跟谢非教授系统地学逻辑。他告诉谢非教授,“我教过逻辑,可是我没有学过。”结果引起“谢”老先生大笑了好一阵子。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现代逻辑还是一门很新的学问,国内懂的人很少。当
(作者附注:本文使用了本人写的《金岳霖的为学》和《金岳霖的教育思想》两篇文章的部分文字。)
(录入编辑:神秘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